近日,“十三五”期間全國投資最大的普通干線公路建設項目——國道310南移工程通車試行。該公路為國家“十一縱十一橫”普通國道網規劃一條東西主干道,也是承擔我國中東部與西部地區過境車輛通行的重要運輸通道。
據了解,國道310南移新建項目,起于洛三界(鐵門鎮郭溝村西)在豫靈鎮與老310國道相接。全長165公里,概算總投資123億元,為“十三五”期間全國普通干線公路投資最大的項目。該項目設計時速80公里,一級路(與高速標準相同),全線特大橋、大橋46座,中橋5座,隧道4座,橋隧總長30公里,分離式立交18座,天橋32座,服務區3處,養護工區3處,設主線收費站3個。全線地形起伏,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十分復雜。全線共有橋梁52座,長大隧道4個,整個工程橋隧比超過20%,施工難度極大。多個項目創下了河南公路歷史上同類工程的新紀錄。
其中,陜塬隧道長度超過3400米,其中左洞3456米,右洞3440米,是截至目前河南省最長的干線公路隧道,由中建七局交通公司軌道交通事業部三門峽五分部承建。該隧道淺埋段為濕陷性黃土,深埋段為粉質黏土,土質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難度最大,而在濕陷性黃土地區進行隧道施工是世界性技術難題。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施工過程中連續遇到初支變形裂縫、掌子面坍塌、圍巖沉降、二次換拱古老滑坡體等難題。為了破解難題,項目部多次邀請國內頂級隧道專家,組織召開30余次方案討論會,將原標準斷面的施工工藝(CRD、CD、環切法)優化調整為三臺階七步法,在合適位置增加豎井,以“螞蟻搬家”的毅力,奮力前行。項目斜井僅用時4個半月與主洞貫通,15天時間順利打開車通工作面。一系列的工藝工法創新,既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終攻克了這個制約通車目標的“攔路虎”。
弘農澗河特大橋全長3145米,主橋6個橋墩均超過100米,最高墩達到126.5米,是河南同類型橋梁中的“第一高度”,由中建七局交通公司軌道交通事業部承建。該橋最大跨徑160米,高空連續剛構,技術標準高,施工難度大,工人連續高空掛籃施工近400天。橋梁最大承臺混凝土用量5200立方米,采用一次澆筑成型,創下河南同類橋梁承臺中的新紀錄。
高墩冬季保溫是橋梁施工的難點,項目人員創新采用新型聚氨酯保溫材料,進行高橋冬季養護,隔熱性能強、保溫效果好,同時無需加熱設備,整體環保性能優異,極大減小安全風險及施工成本,實現了效益和質量的雙成功。
開工即是決戰,3年多來,中建七局交通公司的建設者們不畏艱難,日夜奮戰先后克服濕陷性黃土隧道地質突變、涌水、軟弱圍巖、古老滑坡體、淺埋穿越村莊和暗渠等世界級行業技術難題,提前半年實現了貫通目標。項目通車后,對緩解沿線城區交通壓力、改善城市環境加快中部崛起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徐強 劉學增)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