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大興區龐各莊鎮啟動了“無廢示范鎮”的創建工作。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龐各莊鎮不僅在所有村和社區都實施了垃圾分類和污水全收集,還在地頭建起了農田垃圾處理站,將農林廢棄物加工成生物質燃料,銷售到電廠用于發電。
在市城市管理委近日公布的2020年本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名單中,龐各莊鎮鮑家鋪村榜上有名。這里形成的“一戶一碼”“智能化服務”垃圾分類經驗,目前已推廣至龐各莊全鎮47個村、6個社區。
武蓮鳳等3位村民,是村里聘任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每人每月2500元工資,“工作不出村,面對的也都是老街坊。”每天清晨和傍晚,他們都要駕駛電動三輪車,挨家挨戶上門收垃圾,“這可是智能三輪車,鎮政府和專業公司一同研發的,好使著呢。”武蓮鳳指著車斗里的一個小盒子說,它不僅能掃描村民家中垃圾桶上的二維碼,還能實時稱重,數據可同步傳送至村民的手機,如果分類不正確,還能在線進行指導。
記者發現,村里每戶村民家門口,都擺放著鎮里配發的統一制式分類垃圾桶,一綠一黑,綠色收集廚余垃圾,黑色收集其他垃圾,每個桶上還有專屬二維碼。垃圾分類指導員掃碼后,不僅能將村民的分類結果分享在“身龐有我”小程序中,還能實時上傳到鎮里的“城市大腦”,為鎮政府調整工作思路提供參考。
在龐各莊鎮綠海路,一座木質小屋很是漂亮,這是廚余垃圾有機處理站。每天,全鎮多個村莊以及鎮域內近200家企事業單位產生的3噸廚余垃圾運送到這里,經過發酵等一系列工序,7天之后,廚余垃圾即可變成有機肥料。肥料除了用于鎮域內綠地的養護,還可以以每噸1500元的價格出售給花卉市場,形成更大的經濟效益。目前,龐各莊鎮正在建設日處理能力20噸的廚余垃圾有機處理站,建成后基本滿足全鎮廚余垃圾“不出鎮完成無害化處理”的目標。
龐各莊鎮是農業大鎮,每年僅西瓜年產量就在10萬噸以上。因此,全鎮每年還會產生數量可觀的農林廢棄物。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建成日處理能力超過100噸的農田垃圾處理站,可以就地將秸稈、瓜秧、樹葉等農林廢棄物加工成生物質燃料,隨后銷售到生物質電廠用于發電。
創建“無廢示范鎮”,廢水和廢氣的處理也是工作重點。據介紹,47個村全部完成了污水管線施工,實現污水全收集。正陸續建成建設47個村級污水收集池和7個小型污水處理站,村民家產生的污水,將通過管線流入收集池,池滿后,將由專車運送到污水處理站。此外,全部村莊也都已實現“煤改清潔能源”。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