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是雒凱明在中建七局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也是他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第十個年頭。2020年初,在得知七局參建鄭州“小湯山”醫院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參“戰”,當時他的妻子已懷孕9個月,可他說,“疫情當前,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沖上去。”安頓好妻子后,他便毅然決然地投身到援建工作中,最終不辱使命地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今年,南宮市疫情突發,作為項目生產負責人的雒凱明再次選擇了“逆行”……
1月13日下午3時許,南宮天一府項目部突然接到南宮市住建局電話,“喂,是中建七局天一府項目部嗎?一會一批防疫物資需要裝卸,人手緊缺,你們可以支援幾個人嗎?”“好的,沒問題,麻煩發個位置,我們馬上過去。”項目經理曹正茂立即回答道。
“我要報名參加!”“我要去!”“算我一個!”此時的項目部會議室顯得格外的熱鬧。項目部最終決定派出5名志愿者,在下午4點整到達指定地點,雒凱明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南宮市的一批防疫物資和蔬菜等食品,需要在當晚12點前轉送到南宮市內,保障接下來幾天南宮市防疫所需和市民生活所需,大約有15萬斤。到達現場的5名志愿者立即投入到了裝卸工作中。晚上11點半,目送著最后一車物資的離開,5人累癱在地。“我們真牛!”一個疲憊的聲音打破了夜晚的安靜。“我和韋騰、劉佳家都是河北的,我們建設我們的家鄉,我們愛我們的家鄉,疫情肆虐家鄉,我們必須得‘牛’起來,再說我也是名黨員呢。”胡曉東說。
“在七局有10個年頭了,我的黨齡也有10年了,去年建設岐伯山醫院時都沒喊累,這點活不算啥。”雒凱明說。
“我是黨員,也是名退伍軍人,今天找到了當年在部隊時的感覺,‘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關鍵時候咱一定得要頂得住,再說咱七局鐵軍不都這樣嗎?”段韓超說。
3個黨員,2個“兵”,7個半小時,15萬斤防疫物資提前送到了市區。
當天凌晨2點,雒凱明和同事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項目部,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新的挑戰又來了。14日中午12點,項目部接到南宮市方艙醫院建設工期緊迫請求支援的消息,雒凱明二話不說第一個報名參加,鄭重的在請愿書上摁下鮮紅的手印,并主動擔任此次援建隊伍負責人。大家擔心他的健康都勸他休息,可他卻說,“我是黨員,有參加過‘小湯山’醫院建設的經驗,這種時候更需要我上!”
臨行前,他給妻子和兒子打了一通視頻電話。“我要去援建南宮的方艙醫院了。”雒凱明淡淡的一句話,讓輕松的對話頓時嚴肅了起來。妻子一臉擔憂地看著他,兒子還不滿一歲,卻好像感覺到了爸爸的辛苦,哇的一聲地哭了起來,他對著屏幕輕聲安慰道:“兒子別哭,爸爸是要去幫助更多的人。”
1月15日清晨,他便帶領項目部30余名志愿者奔赴方艙醫院建設現場。一抵達現場他便迅速進入狀態,實地勘察、規劃部署、明確分工……儼然一副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大將風范。為了確保施工進度和質量,他不分晝夜值守在施工現場,時刻提醒大家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雒哥,這邊需要你。”“雒哥,這里怎么辦?”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工人不會干他就手把手給他們做示范,耐心講解直到會做為止。從清晨到深夜,他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直到230米熱熔管件鋪設及近300米裸露管線保溫工作全部完成,他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氣。(記者 王向力 通訊員 李偉煌 劉佳 龔佩璇 白曉囡)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