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排水管理處與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譽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排水管網問題排查及整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順利通過專業組和評審委員會兩級評審,獲得2020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城市排水管網設施是保障城市運行和改善人居環境的“地下”生命線。城鎮排水管網的檢測、修復和維護技術裝備能夠有效提高管道運行質量,減少地下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為污水處理設施的高效能運行提供安全保障,能夠減少地下水滲入量,降低城市地面塌陷風險。
《排水管網問題排查及整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從排查、剖析城鎮排水系統的問題入手,以抓住提質增效的關鍵為核心,系統性構建了實現城鎮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全流程治理技術體系,并在城鎮排水系統檢測與評估、修復與更新、運行與維護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為我國提升排水系統質量和增加污染物減排效能,為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現既定目標和城鎮排水系統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保障,并經具體工作實踐不斷完善。
項目首次提出了“排水管網問題排查及整治關鍵技術體系”。針對城鎮排水管網問題排查與整治技術體系匱乏問題,編制了《城鎮排水管道混接調查及治理技術規程》、《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181-2012)、《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程》(CJJ/T210-2014)等10項關于排水管網調查、檢測及修復等方面的規程,為我國城鎮排水系統實現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體系、路線與裝備。系統建立了包括排水口、排水管道和檢查井的排水系統問題排查相關技術。確定了包括管道、渠道、檢查井、雨水收集口、排水口和集水井在內的排查對象,制定了排水管道缺陷檢測、檢查井缺陷檢測、混接調查、地下水等外來水入滲調查和污水外滲調查等技術規程,提出了工程性應對措施,為我國排水管網整治方案提供了技術依據。自主研發了具有高清數字化數據采集和處理的3D智能判讀檢測系列裝備。解決了排水管道檢測時間長、成本高和對功能性缺陷判斷不準確、因環境需要多種處理方式的技術問題,實現了城鎮排水管道檢測的準確、安全、高效和便利,提升了城鎮排水系統檢測裝備與評估水平。發明了排水管道非開挖紫外光、熱水原位修復技術,開發了新型內襯材料、翻轉、支撐配件等技術裝備。解決了排水管道外水入滲和污水外滲等問題,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適應性,提升了城鎮排水系統修復與更新技術裝備水平,實現了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的國產化。構建了物聯網監控-調蓄-過程自動清洗的現代化城鎮排水管道管理和運行維護技術。解決了傳統排水管道養護難度大、工作強度高、效率低下、養護不到位等問題,提升排水管道設施運行維護質量,實現了我國城鎮排水管道技養護管理的技術革新。
“華夏獎”是建設行業的科技進步獎,代表建設領域最先進科技水平。以“鼓勵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提升技術水平、培養科技人才”為方針,獎勵在建設行業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調動和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加速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提升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本屆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共有205個項目獲獎。
據了解,此次已經是市排水管理處第五次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此前,市排水管理處參與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熱電廠循環流化床鍋爐焚燒技術》、《太湖流域污水處理一級A提標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常州市市政公用地理信息集成系統》、《常州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與優化運行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均獲得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充分證明了在市排水管理處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下,我市排水和污水處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行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并且相關成果得到了建設部領導和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及充分肯定。(王一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