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節,行走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干墾場閔家分場古家新村,看到的是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寬敞平坦的村道、設施齊備的文化廣場……一幅幅和諧美麗新畫卷盡收眼底。這僅僅是奉新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外嫁女:“家鄉變化真大”
【新聞背景】2020年,奉新縣有146個新農村建設省級村點、21個自建村點。為打造美麗宜居示范線,該縣安排了16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莊,建設體現農村特點、承載田園鄉愁、凸顯現代文明的精美村莊。
“兩年沒回鄉了,家鄉變化真大。”干墾場閔家分場古家新村村民古方琴遠嫁廣西,近日回鄉探親時看到家鄉喜人的變化,高興萬分。
據閔家分場黨支部書記閔象公式介紹,為建設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該村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投入資金210萬元,拆除破舊附房和豬欄41間,改溝365米,全面完成124戶改水、改廁任務,新修進村主干道和入戶路400余米。如今,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建設更多美麗宜居鄉村,該縣制定下發《奉新縣2020年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奉新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結、年終一考核”機制,堅持縣四套班子領導掛點聯系、縣直部門掛點幫扶、鄉鎮班子成員駐點指導等工作制度,將新農村建設任務層層分解,責任逐級落實到人。同時,不定期召開全縣調度會和推進會,交流經驗和做法,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步伐。
去年,該縣投入資金約1.4億元,新建新農村167個,涉及農戶8726戶。拆除危舊房、空心房、旱廁等3800余間,清理垃圾雜物1967噸,清理池塘107口、溝渠302公里,整修墻面9萬多平方米,硬化村組道路和入戶路52公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村保潔員:“徹底告別了臟亂差”
【新聞背景】奉新縣有18個鄉(鎮、場、管委會)、176個村(社區)、1587個村民小組。近年來,該縣在原有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基礎上,推行全域第三方治理,實現環衛市場化,全縣范圍內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轉運等工作開展有序。
“環境衛生人人抓,美麗鄉村靠大家!”1月30日,走進上富鎮莊田村坪田新村,掛在路口的宣傳標語格外醒目。步入村內,到處清潔整齊,一派美麗的鄉村風光。
村莊環境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對外形象,而且是凝聚人心、加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一觀念指導下,該縣通過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努力塑造村強民富新形象。
“我們徹底告別了臟亂差。”一大早,莊田村坪田新村村民賴光明便開始打掃自家庭院,隨后將垃圾倒入家門口的垃圾桶內。每天上午,村里的保潔員都會將桶內的垃圾收走。
“三分建設,七分管護”。為了讓秀美鄉村一直美下去,該縣按照“戶集、村收、鄉運、縣壓縮外運”的要求,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配齊專職保潔員,添置垃圾池、垃圾桶、板車、掃把等環衛設施和工具。截至目前,該縣共投入730萬元用于補助各鄉、村保潔員工資支付和垃圾轉運。全縣農村共配備保潔員1600名,所有村莊和主干道沿線均有專人負責保潔。
苗木大戶:“新農村建設富了老百姓”
【新聞背景】近年來,奉新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綜合規劃,發展產業富袋子,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碩果累累,托起百姓滿滿的幸福。
在羅市鎮港下村孔源組,苗木種植大戶陳運欽告訴筆者:“現在,村里有老年人活動室、籃球場,我們的生活變了樣。”該縣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通過實施便民利民富民工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
據陳運欽介紹,目前,港下村有苗木農業合作社5個,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各類苗木6000多畝,每年可幫助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新農村建設富了老百姓。”陳運欽高興地說。
該縣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時,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農旅相結合的新興產業項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圍繞糧食、畜牧、花卉、果蔬等產業,每個新農村建設點均科學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紛紛發展綠色、安全、高效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依托苗木基地、獼猴桃果園等,高標準建設苗木觀光園,開發以“農家樂”為特色的生態旅游景區。目前,已在羅市、會埠、赤岸、干洲等鄉鎮建立苗木基地65個。新農村建設真正讓奉新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