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第七個年頭。不久前,2021年河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如期實現。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河北省來說,這一進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協同發展目標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區域內發展差距趨于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
“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北京功能過于集中,帶來大城市病,第二是北京周邊尤其河北與北京差距比較大。所以提出北京瘦身,疏解非首都功能,緩解大城市病。通過疏解,來帶動周邊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如何判斷河北已經實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葉堂林認為,要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三個重點領域,即交通、生態、產業方面來看。
2019年和2020年,京張、京雄高鐵先后開通,“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大興國際機場三分之二的面積在河北境內。“這些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標志性的工程。河北是很大的受益者。”葉堂林說,協同發展在交通方面已經做得很好,“未來北京地鐵通向河北尤其是北三縣,可能是‘十四五’的重點之一。”
生態方面河北同樣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河北累計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13.2萬家,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74微克/立方米降至44.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40%。新增國土綠化面積3954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1%提高到35%。
“產業方面,北京一般性的制造業,特別是高耗能、高耗水的制造業,北京疏解得非常好。物流中心和批發市場也是。河北的承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葉堂林說。
“十三五”以來,河北承接京津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171個,總投資11348億元。作為承接北京批發市場疏解的成功案例,滄州明珠商貿城承接的北京服裝商戶達到上萬家。
葉堂林建議,“十四五”期間,河北應該著重從四個方面著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首先應該全力以赴把雄安新區建設好。“這是國家交給河北的一個神圣任務,因為新區的名字是‘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建設好雄安就能更好的承接非首都功能。”葉堂林說。
其次要做好產業協同。河北應該積極布局北京的配套產業鏈,使北京的發展更好地帶動河北。例如爭取北京十大高精尖產業的相關配套落地河北,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第三應該積極改善環境,吸引人才。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給企業和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葉堂林建議,在這方面河北應該積極引進中關村園區,利用中關村的品牌優勢對企業和人才形成強大吸引力。
最后要服務好已經疏解的企業。讓這些企業的疏解成效給尚未疏解的企業進行示范,樹立典型,達成口碑效應。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