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不銹鋼管,上可至神舟5號飛船、山東艦等重大科技項目,佐以航天強軍夢;下可廣泛用于生活裝飾和工業,與民生息息相關。
9月26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麗水市人民政府主辦,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松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21(第二屆)中國不銹鋼管高峰論壇”在浙江松陽召開。本次論壇以“智能化、低碳化、品牌化”為主題,旨在共話不銹鋼管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共商不銹鋼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之策,共樹不銹鋼管行業品牌形象,共謀不銹鋼管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不銹鋼管企業、下游用戶、設備供應商、貿易商、服務商、金融機構、各大媒體等單位的400余名代表參加論壇。
論壇啟動現場
出席論壇的主要領導和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資產部副處長李嵩,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沛,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一級巡視員高繼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處長徐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副處長秦先勇,鋼鐵研究總院黨委委員梁劍雄,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戴迪榮,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二級調研員覃敏華,浙江省特種設備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成德芳,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唐建輝,麗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戴邦和,中共松陽縣委書記李漢勤,松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徐為民,松陽縣政協主席廖寶云,中共松陽縣委副書記周鴻飛等。松陽縣委副書記、縣長莫靚,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副院長秦松、院長助理付靜分別主持會議。
“小鋼管 大市場”
構建鋼管工業新發展格局
李嵩代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致辭。他指出,中國鋼鐵工業在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的同時,面臨國家政策調整、鐵礦石等原燃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環保、減碳力度持續加大等困難和挑戰。不銹鋼管是不銹鋼的主要產品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管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生產規模和質量水平達到國際水平,自給率超過90%。然而,不銹鋼管產業也面臨上述共性問題,需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在新發展時期,鋼鐵行業要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綠色低碳、智能制造和科技創新能力;要加強供應鏈和產業鏈建設,提高資源保障能力,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要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努力構建鋼鐵工業新發展格局。
作為占據全國三分之一強市場份額的不銹鋼管生產基地,李漢勤在致辭中介紹,目前松陽縣不銹鋼管年產量超30萬噸、年產值超60億元,,行業環保技術全國領先,相關產品被神舟5號飛船、山東艦等重大科技項目采用。近來,松陽縣高標準建設不銹鋼管示范區,規劃用地1200余畝,已成功落地兩大項目;加快不銹鋼管科創中心建設步伐,打造不銹鋼管工業互聯網平臺,取得了新的突破。
中共松陽縣委書記李漢勤致辭
面向全新的起點和嶄新的未來,他強調,松陽縣將堅持生態工業第一經濟地位不動搖,旗幟鮮明地走“工業強縣”之路,真正投入第一精力,聚合第一資源,發揮第一作用,擔當第一使命,創造第一財富,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平臺“二次創業”、赤壽生態工業區塊西拓工程,通過平臺整合提升、產業分工重組、企業股改上市、技術數字賦能等措施,著力打造產值規模超百億的“全國精品不銹鋼管示范基地”,打響智能制造新城等具有松陽辨識度的“金名片”。
此外,高繼軒、梁劍雄、戴迪榮、戴邦和也都為論壇致辭,細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銹鋼管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成果,展望我國不銹鋼管行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推進關鍵技術創新”
領跑全球不銹鋼管行業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全球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高質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材料是制造業的兩大“底盤技術”,支撐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智能制造將是流程制造業技術創新的主要抓手和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
干勇在題為《推進流程制造業智能化的戰略舉措和政策建議》的報告中指出,鋼鐵工業兩化融合逐步深入,形成了較完整的多層次的PCS-MES-ERP體系,但距智能制造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未來要從建立完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完成數字化補課、夯實智能制造基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產業推進機制、構建協同發展平臺,研究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推進大數據應用、提高企業智能決策水平六大任務,以及智能制造強基、固本、提智工程,專業機構培育工程,專業人員智能轉型工程,產品質量認證平臺工程四大工程入手,推進鋼鐵行業智能化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為論壇作報告
“不銹鋼管行業必須大力進行技術創新,開發綠色化、智能化、高質化、服務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使中國不銹鋼管行業成為‘綠色化、數字化、高質化、服務化’的全球領跑者,將中國不銹鋼管行業建設成世界領先的鋼鐵工業集群。” 王國棟院士在題為《高端不銹鋼管制造技術》的報告中說道。此外,他還分析了當前我國不銹鋼在生產、進出口、消費方面的現狀,介紹了我國高氮不銹鋼、雙相不銹鋼、超級奧氏體不銹鋼、特種不銹鋼等高端不銹鋼管產品的特性及研發方向,著重闡述了電渣重熔、加壓冶金等高端不銹鋼冶煉技術,特種合金冶煉技術,氣基豎爐直接還原氫冶金技術、薄帶連鑄技術等的研發進展。
趙沛在《“十四五”期間我國高品質鋼材需求和關鍵技術》報告中指出,大力提升高品質鋼鐵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符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和“十四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戰略。他列舉了我國海洋工程、交通、能源、航空、關鍵基礎零部件、橋梁和建筑等重點領域需要的高品質鋼材品種,并以高鐵用鋼、核電站核島主設備材料、精密不銹帶鋼、高品質模具鋼等為例,闡述了我國重點工程所需鋼材的要求和實物水平;以橋梁用鋼為例,強調了提高我國大宗鋼材質量穩定性和適用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趙沛詳細介紹了我國無縫鋼管用鋼的技術進步,并闡述了我國高品質鋼的共性關鍵技術,包括先進的材料設計技術、冶煉技術、軋制技術、質量穩定化技術、焊接技術等。他最后總結道,依靠材料品種和關鍵共性技術的技術創新,大力提升高品質鋼材的有效供給水平,是我國鋼鐵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現代化”
鋼管產業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標準化已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現代化。” 張龍強在題為《標準助力鋼管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分析了我國鋼管產業發展歷程和當前行業發展的新形勢。2000—2015年我國鋼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15年間鋼管產量增長了10.5倍;2015年之后中國鋼管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產品種類和質量大幅提升。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作報告
張龍強表示,鋼鐵標準化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鋼鐵行業發展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鋼鐵標準化工作始終走在工業標準化的前列,有力支撐了鋼鐵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國邁向鋼鐵大國、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標準支撐。目前,我國現有鋼管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138項,其中國家標準86項,行業標準35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團體標準17項。產品標準覆蓋了石油、化工、建筑、機械、能源、交通、軍工等各應用領域的鋼管產品。
張龍強指出,中國鋼管標準對鋼管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行業經濟活動的技術支撐,是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有效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和效益提升,積極促進新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
此外,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壽比南為論壇作了《液氫壓力容器奧氏體不銹鋼研發技術進展》主題報告;鋼鐵研究總院特鋼所所長助理包漢生作了題為《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用不銹鋼管及耐熱合金的研發和應用》的報告;中國寶武太鋼集團鋼管公司品質部部長王伯文以《高端不銹鋼管產品開發及應用》為題作了報告;浙江省品牌建設聯合會副秘書長曹偉作了《“品字標”公共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團體標準浙江實踐》主題報告;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永喜探討了長三角不銹鋼管的高質量發展。這些報告從產品和技術開發、應用,品牌培育實踐等方面呈現出精彩內容。
在智能制造分論壇上,不銹鋼企業,智能化、數字化、工業互聯網企業,標準化機構圍繞不銹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賦能、智能控制、標準引領等方面為不銹鋼產業的發展查擺問題,提供方案,共商共建。
信息標準院冶金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秘書長劉斕冰在分論壇上表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工作。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能夠將行業領先的成熟技術和方法、具備智能制造能力的先進企業遴選出來,將行業的優勢能量匯聚在標準研制的平臺上。在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全國鋼標委冶金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將凝聚行業各方力量,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智能制造專項團體標準為起點,優選推薦能夠代表行業實力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培育孵化代表中國智能制造能力的國際標準。
本次論壇還進行了不銹鋼管品牌建設基地授牌儀式,由張龍強書記授牌,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松陽分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紀忠民接牌;四個項目的現場簽約儀式,其中包括寶豐鋼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的戰略合作項目;人才簽約儀式,其中包括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鋼管分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李奇,以及劉斕冰秘書長等;產業項目簽約儀式,包括浙江恒兆置業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項目和浙江新鑫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的冷鏈不銹鋼罐式集裝箱項目;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發布儀式。(本報記者 王海霞)
授牌儀式現場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