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鋼鐵行業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2021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報告12月21日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16—2020年期間,我國鋼企申請的專利申請量總體呈現平穩上升態勢,最能反映科研創新水平的發明專利占比和反應專利技術含量的專利價值度,這兩個指標都呈現上升趨勢,標志著我國鋼鐵行業正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寶武寶鋼資源高級副總裁魯兆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李擁軍,世界鋼鐵協會中國首席代表鐘紹良,山鋼集團副總經理、山鋼股份董事長王向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發布會。
專利創新能力
是鋼鐵強國重要標志
2021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要求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鋼鐵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三五以來,中國鋼鐵行業積極探索科技創新之路,取得了突出成績。新形勢下,中國鋼鐵工業將迎來全面達峰、全面建成鋼鐵強國、全面引領世界鋼鐵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的支撐和保駕護航。
在此背景下,“2021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連續四年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推出。
“2021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通過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單位中的生產企業、研究機構、設計院所等219家單位近五年申請的專利數據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從專利創造、專利運用、專利保護等多個角度,對我國鋼鐵企業的專利創新能力進行了公正、科學的評價,旨在促進我國鋼鐵企業在專利創新能力方面的提升,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寶鋼專利創新指數
連續4年位居第一
發布會上,張龍強就“2021中國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和“2021全球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進行了發布與解讀。他指出,2016—2020年期間,我國鋼企申請的專利申請量總體呈現平穩上升態勢,219家研究企業在我國共申請專利69510件,在2019年達到新高峰16620件。
他進一步指出,最能反映科研創新水平的發明專利占比和反應專利技術含量的專利價值度,這兩個指標都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發明專利占比從2016年的49.56%提高到2020年的55.20%,平均專利價值度從2016年的66.69分提高到2020年的70.27分。同時,我國鋼企的專利創新指數得分差距大,還有60家鋼企是0專利,具有較強專利創新能力的企業數量不多。
從綜合得分來看,中國寶武專利創新指數連續4年位居第一,首鋼集團、鞍鋼集團、攀鋼集團緊隨其后。指數顯示,中國寶鋼今年評分達94.52分,首鋼、鞍鋼和攀鋼評分在80—90分之間,山東鋼鐵、馬鋼、中冶賽迪、新興鑄管、中冶南方、中國鋼研集團、包鋼70—80分之間,還有80家企業評分在60—70分。
對標國際水準
13家中企入選全球榜單
發布會上還發布了“2021全球專利創新指數”,此番研究了50家全球主要鋼企專利創新情況,并公布了入選前30名企業名單。其中,中國有13家鋼鐵企業(含中國臺灣中鋼集團)入選,占比43.3%。日本制鐵和浦項占據第一、二的位置,中國寶武位列第三。
本次全球指數的研究采取全球鋼鐵大集團模式,如中國的寶武集團包括寶鋼、武鋼、馬鋼、梅鋼等,日本制鐵包括新日鐵、住友金屬、新日鐵材料等。評價指標則包括發明專利的申請量、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四個維度。
值得一提的是,國外企業正加速布局中國氫能冶金市場,并申請了20件相關專利,國內氫能冶金市場備受關注,期待未來相關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發成果在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引領下不斷涌現。
科技創新之外,智能制造也是我國邁向鋼鐵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數據顯示,與鋼鐵領域相關的智能制造方面的專利申請量處于明顯上升態勢,共申請3544件,寶鋼在該領域申請最多,但整體技術水平仍有發展空間,智能制造需要標準建設和專利保護共同發力。
“隨著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備的鋼鐵工業體系,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知識產權強國路將在行業助力和企業奮力的共同作用下越走越遠。”張龍強說道。(本報記者 王海霞)
2021年
中國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
綜合得分
最具專利創新力企業
較強專利創新力企業
2021年
全球鋼鐵企業創新(專利)指數
綜合得分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