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城市建設> 正文

“從一米的高度看城市”

2021-06-07 17:53:57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作者:王曉霞責任編輯:演賢

       電梯里面的緊急求助按鈕設置得低一點”“城市博物館的服務臺高度降一點”“小區里的路平坦一點,跑跳的時候減少磕傷”……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這些“城市的小主人”說出了自己的期待。

  他們的期待很“小”,但他們的未來很“大”。兒童是城市的未來,也是國家的希望。對兒童友好的城市,必定是對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友好的城市。

  那么,為什么要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這樣的城市是什么樣子、該如何建設?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了致力于“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專家學者,從他們的視角關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路徑,感受“從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城市溫度。

  城市

  冰棍融化了嗎?

  為什么要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這樣的城市是什么樣子?長沙市規劃設計院兒童友好促進中心主任孫思敏提到,從城市空間規劃的角度有1項測試——“冰棍測試”,這個測試的內容是看一個孩子能不能自己從家中走到商店買一支冰棍,并且在冰棍融化前返回家中。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議,“兒童友好型城市”廣義上應具備兒童影響決策、發表觀點、參與社會工作、接受高質量教育、受到保護、擁有玩??臻g、避免遭受污染、得到平等對待等基本原則。

  近年來,“兒童友好型城市”受到高度重視。對于“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的“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范”的目標,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委員會社區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于一凡認為:“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當前把‘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提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行動信號,也是全社會達成共識的一個契機。”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基于高質量的城市發展對城市品質提升有了更高要求,對城市的系統化建設有了更多期盼。兒童作為城市的未來,‘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至關重要。”中國兒童中心事業發展部負責人宗麗娜表示。

  兒童友好是城市文明之所在。我國幅員遼闊,“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需要有“本土”特色。5月28日,深圳市授牌新的兒童友好基地90個,其中兒童友好街道1個,社區16個。長沙市、北京市、上海市等各地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友好”路徑。

  “我認為‘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核心是安全的環境、有參與決策的權利和獲得感。”孫思敏說。近年來,長沙市率先起步,從點入手,以平臺性思維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取得一系列成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促進處高級城市規劃師付冬楠也表示,她理想中的“兒童友好型城市”是市民愿意遵循兒童優先的原則,兒童可以身心愉快、方便地進入和使用各類城市公共服務場所,能夠以合理、正常、獨立和安全的條件在自己居住的街道和社區自由活動,并愿意在自己的街道和社區營造中積極參與,擁有一定的主人公意識和發言權。

  社區

  “鑫哥”辦公室還吵嗎?

  “我們的辦公區經過改造后變成了孩子非常喜歡的‘游樂園’。”在采訪成都市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黨委書記李鑫的過程中,辦公室外持續傳來兒童奔跑歡笑的聲音。

  “他們都叫我‘鑫哥’!有時候會直接來到我的辦公室喊我一起玩。”李鑫說,我們提出的理念是“孩子帶動家庭,家庭改變社區”。

  近年來,錦城社區將“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作為切入點,將黨建服務中心“讓”給孩子,在廣場等建設項目中融入兒童友好元素,創建更適宜兒童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建設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服務友好的活力社區。

  為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錦城社區居民當股東,成立社區服務產業公司,從事居民服務業、教育信息咨詢、物業管理服務、組織策劃文化藝術交流等,探索社區輸血式發展向自我造血轉變的路徑,實施服務項目,反哺社區居民,為社區發展治理提供可持續的動力支撐。

  針對社區居民0~3歲幼兒較多的實際,錦城社區建立3歲以下嬰幼兒公共托育服務中心,按照主體多元、監管完備、運營規范、規模適宜的社區公共托育服務模式,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菜單式照護服務,切實減輕幼兒家庭托育負擔。

  依托社區的戶外廣場,錦城社區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打造供兒童活動不同類別的戶外友好空間,如在玲瓏郡廣場打造供低齡兒童娛樂玩耍的友好型空間,在綠地廣場打造供少兒參加體育運動的友好型空間。

  家住錦城社區的蔣利娟談到,社區暑假會開設“小小建筑師”活動,她會讓自己的兒子積極參與。通過“小小建筑師”活動,兒子學到了很多設計和建筑類的知識,兒子經常驕傲地說:“這個廣場是我設計的。”雖然他們老家是河南的,但他們對社區很有歸屬感。

  于一凡表示,新時代的兒童有不一樣的需求,不能把他們的人生當作是我們的童年,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安排是不同的。在進行“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調動兒童的積極性,找到共識并尊重差異。

  孫思敏以“桂花樹下的小王國”舉例說,在地處中心城區的桂花公園進行改造時,為了更好地收集、體驗進而滿足孩子們的需求,組建桂花公園專項團隊,“聘用”了一批有一定行為能力、能自由表達和反饋自己需求和想法的“小小規劃師”進場。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講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孩子們很喜歡池子里的小蝌蚪和小青蛙,這段區域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可以保留,但是對于小朋友有可能攀爬到達的深水區就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等。

  更新

  “1米的城市”怎么改?

  “進行‘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對城市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賦能。要把兒童友好的理念賦能到城市建設這項系統性工程中,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把權利還給孩子、把空間還給孩子。”宗麗娜告訴記者。

  以老舊小區改造為例,宗麗娜提到,一方面要給兒童預留足夠的公共空間,通過適兒化改造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另一方面,對于小區內的無障礙環境、道路安全、停車安全等進行改造,從而保證兒童的安全和權益。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女規劃師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菁也認為,應該將“兒童友好”融入到城市建設及更新中。目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已從提高速度轉向提升品質的新階段,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的相應政策和行動計劃,比如老舊小區改造、微更新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她建議,在已有或即將開展的相關行動,特別是在完整社區、老舊小區改造等社區層次的更新和提升行動中,充分納入“兒童友好型城市”理念,完善提升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出行環境,營造兒童友好化人居環境。

  以開展“彩虹學徑”行動為例,可以依托學徑串聯學校、課后學堂、文化活動室、幼兒園、共享圖書館、社區等兒童主要的活動場所,通過步行環廊體系,打造安全暢行的上學與歸家路線。要從“城市-街區-社區”三個尺度,為城市制定兒童友好型政策、提供兒童友好型服務、建設兒童友好型空間提供建設與更新的技術指導。

  “我覺得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應該擁抱未來。兒童要擁抱未來、我們成年人特別是設計師也要擁抱未來。”于一凡說。在這一過程中,要從國家層面形成系統性思維,把兒童發展的視角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中,要注重兒童友好理念、注重兒童的發展需求。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