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擁有近3000萬人口、220多萬企業的超大型城市,總建筑面積超過13億平方米,每天軌道交通客流量1000多萬人次,每天起降航班2000余架次……越來越多的人、事、物需要管理,越來越多的潛在風險需要防控,依靠傳統的技術手段,很多問題看不清楚、管不過來、處理不了。因此需要新的能力,特別在智能化方面要提高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
上海市結合十多年網格化管理的工作基礎和實踐經驗,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系統為基礎,以“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預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隱患實時管控、問題閉環處理”為建設目標,升級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持續推動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從“高效處置一件事”出發,逐步邁向高效治理一區域、一領域,努力實現對問題隱患的早排查、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力爭在最早的時間、用相對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關鍵問題、爭取最佳的管理綜合效率,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數字化的CIM底座,是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重要運行基礎。上海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CIM建設的要求,依托城市空間底圖,建立了統一的地名地址標準和數據庫,打造城市運行空間底圖,匯聚基礎地理信息、建筑物模型、基礎設施等靜態數據和天氣、執法車輛、巡邏人員等動態數據,以及行政審批、案件處置等管理類數據,實現了可視化、標準化的共享共用,同步建立了數據動態更新的維護機制。
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立了“三級平臺、五級應用”的運作體系。其中市級平臺,主要抓標準建設,統管全局;區級平臺主要做協調,發揮其支撐作用;街鎮級平臺主要是實戰和處理日常城市管理遇到的問題。跟它相對應的是五級應用——市級應用、區級應用、街鎮應用、網格應用、小區樓宇應用。平臺已有300多個應用場景投入使用,為基層管理作業賦能,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接入。目前,上海正在編制一批地方性的標準規范和作業規范,以進一步支撐和完善平臺運行管理。
在推進城市運行服務管理平臺建設中,上海著力把握好以下幾方面關系:一是把握好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關系。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涵蓋經濟、生活、治理三個領域。城市運行服務管理平臺建設是治理領域數字化轉型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上海城市建設領域精細化管理平臺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要按照“經濟數字化重在高質量、生活數字化重在高品質、治理數字化重在高效能”的定位,從簡單樸素的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做起,在實戰管用的前提下,與經濟、生活數字化轉型做好銜接與融合。二是把握好與新基建各項任務的關系。平臺的建設使用,依賴于政務云、政務網、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又能規范指引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設施的復合使用、落地應用、集約高效。三是把握好與線下業務實踐的關系。線下業務是管理工作的落腳點,也是線上業務流程完善的發力點。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持續推進線下業務的調整完善。通過推動“多格合一、人進網格”,綜合統籌城管、警務、市場監管等基層力量下沉到“網格”,責任細化落實到“網格”,逐步建立起“網格-崗位-部門-人員”的對應關系,精準實施聯勤聯動,進一步優化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能級。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金晨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