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重大消息
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
0.5%數字雖小,但影響不小,預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這1萬億能做很多事,比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比如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再比如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
不過,每每央行降準,地產行業都會有一種聲音:對樓市產生重大影響。
從理論上說,降準增加市場流動性對包括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將產生一定積極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降準可使國內銀行信貸能力增強,有利于房地產再融資;二是降準將增加貨幣供給,會壓低市場利率。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上本輪降準對樓市影響極為有限。
為何這樣說?首先,央行公告道出了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中國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其次,央行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亦指出,此次降準為定向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于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占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
第三,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退出。從2016年起中央首提“房住不炒”已過去五個年頭,此后每年基本都會重提。可見最高層對房地產調控的信心與決心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半點松懈。
放在縱向的歷史發展軸來看,樓市調控的嚴厲程度已經上升到了歷史高點。今年以來,原已比較嚴厲的各地樓市政策進一步升級:除了限購、限價等常規手段外,經營貸、消費貸違規入樓市被嚴查,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推行集中供地規則,房企“三道紅線”舉措,樓市調控步步為營。所以在此背景下,央行降準不會針對樓市,釋放出的資金亦很難流入樓市。
一句話,央行此次降準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樓市幾乎享受不到利好。
一位房地產財經人士也認為,從此次釋放的利好看,主要是針對小微企業進行的,樓市影響有限。這至少說明當前中央繼續關注企業資金成本,也進一步說明中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鼓勵企業發展的導向。
凡事沒有絕對。上述房地產財經人士補充,此次政策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可能對銀行信貸產生間接影響。“銀行當前最聚焦的在于房貸集中度。若是后續降準政策后,銀行可貸的資金規模增大,房貸的占比會有所減少,客觀上會使得房貸集中度完成的壓力減少,對當前的樓市遭遇的‘房貸荒’無疑會是一個緩釋。”
但我們反過來看,這可能帶來一種現象:中介炒作降準的政策。每次降準的時候,往往也是中介違規炒作房源和房價的時候,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政策落實,防范扭曲政策本意,積極促進房地產平穩發展。
樓市“炒作者”不要心存幻想。
附央行答記者問:
1、此次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2020年應對疫情時人民銀行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漸轉為常態,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態。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于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占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人民銀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2、此次降準的考慮是什么?
答: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融資結構,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3、此次降準釋放多少資金?
答: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機構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