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城鎮建設> 正文

遼寧本溪補齊城市短板 著力打造民心工程

2021-03-24 12:05:44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作者:董培崢責任編輯:黃靜

  遼寧省本溪市是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區域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7.6萬人,城鎮化率為71%。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建設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自2004年至今,累計投入資金225.4億元,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和建設15.29萬套,惠及居民30余萬人。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也是改善城市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質量的重點工作。本溪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行“黨建+五共(共謀、共建、共治、共評、共享)”模式,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激發居民參與改造、建設、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努力實現基層治理能力建設與小區維修改造的同步推進、深度融合,老舊小區改造和治理模式創新工作均取得初步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統籌協調機制

  本溪市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建設重點工作和年度民生實事,在市委全會上作出具體安排,并通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委專題會議等形式定期調度推進。市委主要領導研究,協調爭取上級支持,多次開展專題調研、聽取專題匯報,指導制定《關于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黨建工作的意見》。全市各級黨組織按照“把握重點、精準施策、調動各方、保護優先、建管并重”的原則,把老舊小區改造與“基層黨建制度落實年”活動結合起來,以“黨建引領、五共締造”為指導,全面開展工作。

  市政府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全面統籌、具體推進。先后印發《本溪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本溪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及資金管理規定》,強化制度設計,創新推進機制,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供制度遵循。6個縣區政府和高新區管委會同步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管理權限和職責劃分扎實落實各項任務。

  市委組織部總結推廣“黨建+五共”經驗,全面加強改造小區基層組織建設。市委宣傳部動員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營造輿論氛圍。市紀委監委機關強化執紀監督,確保項目廉潔高效推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和改革、財政等22個部門依職責確定改造范圍內容、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改造,提供金融或融資扶持、協調爭取資金、進行資金監管等,全市上下責任清晰、任務明確,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難題,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統一編制項目可研報告、確定實施方案、編制工程量清單,各縣區政府負責征詢居民意見、組織項目施工、開展全程監管、保障施工安全,實現市級牽頭、縣區組織、上下聯動。堅持統籌有序,項目前期主動與水、電、氣、暖等供應單位共商改造事宜,避免重復挖掘、交叉作業。堅持統一監管,調整專項資金撥付監管模式,城區政府每月按實際工程量提出撥款計劃,經審核后直接撥付施工企業,節省中間環節,防止資金挪用、欠薪等問題發生,為高質高效完成老舊小區維修改造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黨建引領

  優化基層治理格局

  在市委統籌推動下,進一步織密黨的組織體系,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全市根據小區黨員分布、專長等,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建格局,實現了黨支部建在小區、黨的工作在小區全覆蓋。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由基層黨組織牽頭,通過紅色議事會等形式,組織居民參與決定改造范圍、維修項目、設施建設、物業服務等具體事項,使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過程成為聯系群眾、凝聚人心的過程。

  全面推進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全力構建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各相關部門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格局。在主城區75個老舊小區所在的32個城區街道實行“大工委”制度,建立街道黨建領導小組和聯席會議,統一協商共建事務,暢通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化解渠道,構建良性互動協同體系,推進黨建工作落實。在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社區推行“大黨委”制度,建立黨建聯系點,通過任命駐區單位黨員干部兼任社區黨組織委員,吸收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中的黨員負責人和“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等方式,把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聯系起來,統籌推進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小區服務。

  在社區“大黨委”制度指導和推動下,各小區搭建自主管理平臺,組建業主委員會,制定小區管理規約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搭建起“群眾自治圈”。推廣建立紅色議事組織,成立由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以及“兩新”組織等共同組成的“區域共建理事會”,共同協商解決小區管理有關問題。推廣建立紅色物業管理,推行改造后小區探索建立有治安防治、有清掃保潔、有綠化養護、有物業維修、有停車管理的“五有”物業管理新模式。推廣建立紅色維穩網絡,依托小區黨群之家,建立街道、公安干警、司法所、律師等微信群,及時調解居民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著力打造民心工程

  老舊小區改造之初,由本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組織發動黨員干部和居民代表深入72個老舊小區,走訪群眾3600余戶、收集調查問卷4000余張、征求群眾意見1.3萬條,按照資金總量,組織4次專家論證,最終確定對房屋破損嚴重的33個小區進行基礎類改造;對環境建設不足、不達標的24個小區實施完善類改造;對功能和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的15個小區開展提升類改造。施工設計和施工組織階段,搭建群眾監督平臺70個、聘請群眾監督員220名,及時反映群眾個性化需求,通過臨時變更設計等方式順利解決17個小區的28項個性問題,整改施工流程和質量問題16次。

  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主城區72個改造小區開展“青年志愿者進社區”等活動,引導城市青年職工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法律援助、再就業宣傳等服務。社區黨委組織各黨支部帶領黨員主動亮身份,開展垃圾分類、潔凈家園等常態化志愿服務;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調動在職黨員服務社區積極性;組建居民合唱團、健步走等興趣活動團隊,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水平。

  為完善老舊小區改造后物業管護長效機制,鼓勵縣區在早期棚改小區長效管護機制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實踐,建立符合各自特點的物業管護新模式,推動主城區改造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全覆蓋。平山區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按樓棟成立居民網格,由業主推薦的樓棟長、網格長組成業主委員會,對小區進行自我管理維護。明山區全面推行“紅色物業”,對老舊樓院進行修繕,對沿街門市實行統一粉刷、統一硬化、統一亮化,在小區內修建文化墻和文化長廊,推動實現“家庭和美、鄰里和睦、商家和氣、社區和諧”的“和”文化建設。

  本溪市委、市政府結合實際,深化“黨建+五共”成果,全面加強統籌協調,廣泛發動動員群眾,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集中資源、高效落實、強力推進,切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董培崢)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