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是典型的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老舊小區眾多,群眾改造意愿強烈。近年來,濟寧市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補短板、惠民生、穩投資、擴內需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按下加速鍵,奮力探索實踐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走出一條具有“濟寧特色”的老舊小區改造新路子。
提高政治站位
搶抓改造先機
濟寧市始終高度重視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領導掛帥的指揮部,下設項目審批、資金保障、技術服務等多個工作小組。濟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天字一號”工程,成立工作專班,集中辦公,全面負責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組織協調、督導調度,并多次邀請省廳領導、專家來濟寧市進行培訓指導。各縣(市、區)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構建起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運轉有序、務實高效的組織領導體系,為順利開啟老舊小區改造新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老舊小區現狀,濟寧市全面開展摸底調查,編制了五年改造規劃,按照自愿申報、兩級評審原則,優先將群眾基礎好、改造意愿強的小區納入改造范圍,確定到“十四五”期末改造完成783個小區、14.1萬戶、1334.1萬平方米的工作目標計劃。濟寧市總結前期工作經驗,按照要求,學習借鑒南方發達城市做法,制定了濟寧市老舊小區改造“雙十政策”,即:圍繞“加快項目審批和手續辦理”,濟寧市出臺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十條措施;圍繞“怎么干、干什么”,濟寧市印發了《關于規范濟寧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流程的指導意見》,總結出“十步流程”。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的不斷突破、手續辦理的簡化便捷,讓濟寧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步入快車道。
秉承共建共融
創新工作機制
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濟寧市打破“閉門”抓改造藩籬,全面實行“融合、融智、融會”改造理念,打通老舊小區改造的“上下左右”,不斷創新機制,構建開放有序的工作機制。
改造模式“融合”??紤]單個小區空間小、設施少,通過拆圍破墻,推動多小區融合、片區化聯動,打破固有格局,實施組團式改造。
改造主體“融智”。在嚴格實施市、縣、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多部門協作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群眾參與,做到“改什么、怎么改,群眾說了算”。
改造標準“融會”。充分尊重居民對改造標準的自主選擇權利,對不同改造標準實行“融會貫通”,多角度滿足居民的不同改造需求。對投入規模不大、僅基礎性硬件提升的改造項目,由政府主導,通過加大財政撥款、鼓勵專營單位投資等方式保障改造資金;對小區居民普遍要求實施高標準改造項目,超出基本改造標準部分,主要通過居民自籌資金方式解決。同時,在居民自愿前提下,濟寧市正探索實施以“成本價”“團購價”代包室內裝修施工,進一步惠民利民,彰顯老舊小區改造標準的“彈性優勢”。
“資金難”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通病,濟寧市通過探索多元融資渠道,來破解資金難題。
加強對上爭取。對標國家、省要求,選取試點小區進行重點改造,加強與省直部門溝通匯報,全力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扶持。去年共爭取上級獎補資金3.17億元,發行國債及地方專項債券3.08億元。
撬動社會資本。圍繞破解融資渠道窄的堵點,濟寧市確立了“向市場找錢”理念。通過完善政策,允許對土地、房產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閑置資源按程序改變用途,交由社會資本方管理,建設配套服務設施,為市場化運營留足空間,吸引更多社會企業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建立運營平臺。在任城區確定了任興集團為項目實施平臺企業,邀請國開行來濟寧市調研,將康橋華居等3個小區的改造任務交其負責,申請國開行貸款5億元,并以招標方式引入北京愿景集團參與改造,聯合成立綜合運營平臺,負責改造后公共設施運營管理。
激活資源收益。將擬改造小區與周邊閑置宿舍樓、閑置廠房等資源統籌規劃,新增便民服務中心、停車場、人才公寓、社區食堂等有收益的服務設施,通過盤活資源增加項目收益,用以平衡項目收入。
堅持共同締造
培植改造特色
按照“抓面子更要里子”的思路,聚焦民生短板,完善設施功能,塑造風貌特色,增強承載能力,將老舊小區改造變為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陣地。
全力強功能。按照“一次改到位”“20年不再動”原則,以新建住宅小區的高標準,對老舊小區實施道路提升、房屋修繕、管網改造。
全力增活力。任城區康橋華居小區通過閑置空間的有效利用,增設了樂善會客廳、手工作坊,定期舉辦“跳蚤”市場,并計劃盤活沿街門頭房,融合夜經濟、地攤文化、濱河景觀等元素,利用小區連通洸府河景觀帶的優勢,打造特色明顯的步行混合業態街區。
全力育特色。按照“一個小區一個主題”的思路,對具備條件的小區實行個性化、差異化改造,并注重歷史文化挖掘、現有資源利用,嵌入歷史元素,傳承城市文脈。
同時,濟寧市圍繞社區設施短板、管理短板,堅持把社會治理與環境改造同步推進,探索管理新機制,健全老舊小區改造長效機制。
破解治理難題。針對“空中飛線”“停車難”等問題,濟寧市不斷創新舉措,下大力氣根治頑疾,切實抓好老舊小區改造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智慧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智能信息系統全面提升小區服務檔次和治理水平。
推進物業管理。積極探索物業管理新模式,采取“先期介入、先行接管、先行服務、適當補助”方式,交由專業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管理,推動小區環境面貌持續改善,切實保持老舊小區改造的長久成效。
濟寧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全面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步伐,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以“新”換“心”,改出居民幸福感,打造全新的“濟寧模式”,為全國老舊小區改造的加快推進作出積極的“濟寧貢獻”。(張鵬)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