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海一批重大工程集中開工,其中有一項工程被作為“重頭戲”隆重推出,它就是漕寶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早在2019年7月10日,記者即率先披露這項工程通過發改委批復的消息。如今,這條橫亙于上海市區西南角的大動脈,終于要進行“舒筋活血”的大工程,建成啟用后從嘉閔高架到中環,將從原來的半小時縮至5-10分鐘。這項工程究竟如何開展?有何難度?有何意義?上海城建規劃部門披露了其中的奧秘。
架構:
高架、隧道及地面拓寬
經常出行的上海市民對漕寶路應該不會陌生。人們常去的光大會展中心就在漕寶路上。而地鐵漕寶路站就有1號線和12號線交匯。該區域人來人往,客流密集。目前的漕寶路,已成為市區西南部的一條交通大干道,跨徐匯區和閔行區,且連接著中環和外環。
城建規劃部門披露,漕寶路快速路新建工程位于松江區、閔行區和徐匯區交界處。工程主線西起嘉閔高架立交,東至漕寶路桂平路交叉口,全長約7.2公里。漕寶路地面道路改建工程西起漕寶路S20外環公路交叉口,東至漕寶路桂平路交叉口,全長約4.01公里。
漕寶路快速化將通過建設高架、隧道以及地面拓寬等方式實現,線路可銜接嘉閔高架、中春路、外環、虹莘路、中環。這項工程一旦建成,將有效連接嘉閔高架與中環,建立東西向快速化通道,有效分流G50高架車輛。
工程中的主線地道和高架道路“級別”不低,其定位是“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為每小時60公里,采用雙向6車道通行規模。改建后的地面漕寶路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為每小時50公里,采用雙向6快2慢通行規模。
全線與“友鄰” 路段有多處“牽手”,比如與嘉閔高架、S20公路和中環快速路就將設置3處互通立交,在中春路西側、合川路東側和蓮花路西側共設置3對出入口匝道。
意義:
完善市域骨干路網等
目前的漕寶路,已經成為市區西南部的一條交通干道,跨徐匯區和閔行區,它東起漕溪路、滬閔路、龍漕路口,西至七寶鎮接滬松公路。道路兩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早晚高峰時段擁堵已成為常態。
“漕寶路實現‘快速化’之后,原先從嘉閔高架到中環,走漕寶路地面道路大概需要半小時,建成后將縮短至5-10分鐘。”相關人士介紹說。
漕寶路快速路項目建成后將有效連接嘉閔高架與中環,建立東西向快速化通道,不僅緩解了七寶、古美、莘莊等閔行中北部地區交通擁堵情況,還有效分流G50滬渝高速公路入城段和延安路高架的車輛。
漕寶路快速路是虹橋樞紐外圍“一縱三橫” 快速集散系統的“南橫通道”。其中的“一縱”為已建成的嘉閔高架,另外“兩橫”為已建成的北翟路高架和崧澤高架路。漕寶路快速路通道的建設對于完善市域骨干路網、支撐虹橋商務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確定的“一核兩帶”發展格局,閔行區全域屬于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范圍。其中七寶鎮部分處于“一核”,莘莊城市副中心處于“南向拓展帶”,漕寶路實現快速路,將為其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難點:
地下段施工環境復雜
根據規劃,漕寶路快速路采用“地道+高架”的組合形式。快速路主線西起嘉閔高架路,上跨鐵路走廊后于中春路西側入地,采用疊層隧道形式沿蒲匯塘至富強街、至S20公路,向東在星中路處回歸漕寶路規劃道路,至合川路交叉口東側接地后,采用高架形式沿漕寶路至中環路,上跨中華路后,于桂平路西側接地。
從規劃圖上可以看到,全線地道段長度約5.28千米,即中春路至合川路交叉口為地道段,單孔雙層斷面形式,采用盾構法施工。
地下段施工成為此次工程難點之一。據介紹,工程盾構段從東向西,主要位于閔行區現狀漕寶路下方,而富強路下方及蒲匯塘下方,沿線的主要建筑物眾多,管線錯綜復雜,河道密布,并多次穿越蒲匯塘及新涇港護岸結構,周圍環境較為復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