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路面不斷交 綜合工期縮短70%
管道修復新技術為城市做“微創手術”
不開挖路面,不封閉交通,破損的地下管道就被修復一新了。我市努力探索新技術在市政維護工作中的作用,近日,試點引進了一項創新研發的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在有效處理管網病害,減少“城市拉鏈”現象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并可使施工綜合工期縮短70%左右。
7月6日下午,記者在裕德巷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附近看到,一場地下老舊燃氣管網的“微創手術”正在進行。一輛“小白車”、一圈藍色圍擋、幾名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與往常封路開挖的“大陣仗”施工場面相比,這一不封路、不開挖的“小場面”,顯得相當不起眼。只見施工人員將管網一端的端口塞進內襯軟管,翻轉內襯艙嗡嗡作響,將內襯軟管翻轉并緩緩送入地下管道。
據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非開挖修復管道修復技術的應用,是該委所屬石家莊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北京相關公司的合作成果。市國資委積極引導市屬國有企業深度融入省會城市發展,努力探索新技術在民生領域中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國企活力和效率。
“以前要在地下修復管道,馬路就得‘開膛破肚’,非開挖修復技術則避免了這些缺陷,通過應用翻轉內襯修復技術,可以在原有出現破損或故障的管道內形成一個內襯新管。別看這是‘微創手術’,修復效果卻不會差。”現場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修復好的管道使用壽命為30年,整個施工過程對周邊市民的出行影響、噪聲污染幾乎沒有,效率也提高很多。
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試點施工采用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通過內修復恢復管道使用,在施工過程中填補所用的化學材料還對減小管道阻力、延長管道使用年限有一定作用。從施工周期上看,與開挖工程相比,綜合工期縮短70%左右。接下來,該局將綜合試點結果,將此項技術逐步應用于我市市政管網,解決“城市拉鏈”問題。(記者 王寵)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