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緊貼百姓生活的“關鍵小事”,也是緊連群眾福祉的民生大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存在著參與居民人數較多、訴求各有不同、協商難度較大等難題。為此,南昌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員干部秉持初心、為民擔當、實干創業的必答題和必選項,采取有力措施,以“釘釘子”的精神,走出了一條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推進工作的“南昌路徑”。
目前,南昌市加裝電梯累計受理申請數107臺,其中審批通過95臺,39臺正在施工,累計完工29臺。
安裝費用高?政府有補助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問題。民眾能否同意自籌資金加裝電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區住戶的整體經濟條件。
以7層樓為標準,安裝一部電梯至少需要45萬元,每個月的運行費約100元,每年維護一次至少3000元,使用年數久,維護次數會相應增加。以14戶為基數,如果按照逐層遞增的方式來分攤安裝電梯費用,一般來講,頂樓住戶可能需分攤8萬元以上,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為民兜底辦好民生實事,南昌實行了政府補助。住宅樓總樓層是四層和五層的,政府給予8萬元/臺補助,住宅樓總樓層是六層及以上的,政府給予10萬元/臺補助。
此外,南昌市還印發了《關于下發2021年南昌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經費獎勵意見的通知》, 在社區做好所在社區民意統一協調工作的基礎上,獎勵完成電梯加裝所屬社區2000元/臺。
流程太專業?政府出指南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專業性是民眾尤為關切的方面。為滿足民眾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相關知識的需求,去年11月,南昌市印發了《南昌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操作指南》,從最基本的政策解讀到辦理流程示意圖,再到居民協商過程中常用到的一些范本參考,加裝電梯需要了解的信息等都被寫進了這本24頁的小冊子中。冊子里還包含了一份項目協議書的范本,有加裝電梯意愿的居民只需要根據協商的情況,通過填空的方式將協議書中的空白填滿,就可以提出加裝電梯的申請。同時,為簡化申請的審批流程,南昌市還出臺了《關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聯合審批有關事項的通知》,在全省率先組建了市級層面聯合審批指導小組,指導協調縣區聯合審批工作。目前,各縣區基本建立了聯合審批機制。
南昌航空大學前湖校區教職工宿舍居民鄧先生說,宿舍內的6個單元樓加裝電梯申請已通過審批,審批在紅谷灘區享受到了“一窗辦理”服務,申請材料交到窗口后,10個工作日就收到了審批意見。
此外,南昌還建立了《南昌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程綜合服務企業參考名錄》和《南昌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程專家庫》,供加梯申請人自主選擇,極大地方便了老舊小區居民。
協商難度大?政府來協調
有了政府補助、有了操作指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面對的難題去了一個大頭。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涉及工程審批、施工、驗收、運維等流程,而且還要協調居民意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牽頭人,事情很難辦成功。
東湖區鐵街人民銀行宿舍是全市最早申請加裝電梯的小區。“裝電梯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不站出來,誰站出來?”小區居民胡良主動申請成為樓棟加裝電梯的代表。在胡良的不懈努力下,各層住戶的意見最終得到了統一。“為了商量好出資比例,我們來來回回討論了好幾次。最終大家參照其他省市的成功案例,商量出了一個比例系數。”胡良說。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除了民眾自發產生的牽頭人,相關街道和社區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街道和社區第一時間介入,了解轄區樓棟業主意愿,召開工作部署會、業主協調會、研商推進會;對有加梯意愿的牽頭人進行指導培訓,告知他們所需材料及辦理流程;對業主身份的審核、公示期間有無異議的審核進行把關。同時,擴大政策宣傳,并結合加裝電梯操作指南,為居民解答加裝電梯流程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問題,消除業主顧慮,讓這項惠民工程真正贏得民心。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