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道路,規范的車位,點綴的綠化,粉刷一新的墻體,暢通的地下污水管網……如今,拜泉縣一個個老舊小區“脫胎換骨”,整齊、干凈、有序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拜泉縣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社區居民營造文明、和諧、安全、舒適的宜居環境。
這幾天,家住拜泉縣文波小區的彭大爺見到親戚朋友就說,他們的小區改造了,不僅小區破舊的道路重新修了,而且墻體、樓道也粉刷一新,小區綠化也要升級,整個小區馬上就要變樣了。據了解,彭大爺家所在的文波小區已經建成15年了,小區道路、樓房墻體破損嚴重,今年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名單,如今,小區即將煥然一新,彭大爺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拜泉縣老舊小區基礎配套設施老化、主體功能殘缺、多數樓房外墻體無保溫、屋面漏雨、下水不暢、通訊線路錯雜交織、小區設施不完善,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拜泉縣委、縣政府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精品工程來抓,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加大縣級財政投入,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高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自2019年以來,全縣總投資3436.9萬元,共改造老舊小區23個、樓房36棟、面積24.3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422戶,其中,縣財政投入資金達2830.9萬元。2020年拜泉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受到省政府的獎勵支持。2021年全縣計劃改造老舊小區20個,改造面積20.8852萬平方米,惠及2852戶居民,計劃總投資5436萬元,其中國家投入283萬元、縣級投入5153萬元。目前工程已全部開工,預計9月末全部竣工。
老舊小區改造后,拜泉縣油廠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垃圾定時清運,小區內部的排水排污設施進行了改善和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正在小區里散步的居民李艷說:“小區環境變好了,管理也跟上了步伐,心情特別舒暢。”
拜泉縣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堅持規劃為先,科學推進。聘請黑龍江省寒地建筑科學研究院進行科學規劃,并廣泛征求社會各階層意見和建議,通過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和縣委常委會會議審定,出臺《拜泉縣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從加快解決問題出發,堅持盡力而為,將五年改造時間縮短至三年完成。堅持既實用又美觀的原則,按基本功能型定位,對屋面、外墻、給排水、樓宇門、樓道間、小區路面等公共部位進行徹底改造。以十字街為分界,突出四片城區建筑噴圖特色與整體融合,大幅提升城市品味。全程監管,確保改造質量。為扎實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照《黑龍江省城鎮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指引》和《拜泉縣城區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工作實施細則》的相關要求,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全程監理。在小區明顯位置設置公示牌,將改造內容、質量安全要求全工期進行公示,業主代表隨時監督、安全質量巡察隊常態化巡查、審計部門提前介入。通過全程監管、全方位監管、多層次監管,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健全長效機制,保證應管盡管。小區環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拜泉縣將小區的管理工作納入重要日程,住宅專項維修金收取、物業服務質量提升工作同步展開,綜合施策。以“紅色管家進社區”活動為統領,將已整治改造的老舊小區納入社區管理體系中,積極探索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四位一體”社區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用集體的智慧共同做好老舊小區后期長效管理工作,讓每個人對新的管理模式有認同感、歸屬感,激發每個人對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店外“門前三包”責任制,使老舊小區改造后從內到外整潔有序。推進物業服務體制改革。老舊小區改造后及時把小區是否納入物業管理列入征詢意見問題,由小區大多數居民集體自主選擇,確定物業服務企業,強化對已改造小區的后期管理工作,盡可能實現物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雙提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共同維護改造成果。(王克儉 王昊)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