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重慶市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深入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居住小區里的多元應用,積極推動智慧小區和智能物業協同發展,今年將再打造120個“智慧小區”。
打通市民智慧生活“最后一公里”
不需要翻找門禁卡,“刷臉”便可順利進入小區;坐在家中拿出手機,便可以用APP給“外賣小哥”開門……
小區,作為城市最基本的單元,也被稱為城市居住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說起“智慧小區”建設帶來的便捷,家住重慶市渝北區龍湖兩江新宸小區的周先生贊不絕口。據了解,該小區集成了門禁、監控、消防、娛樂、運維等50多個智慧應用場景,是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認證的重慶市首個三星級智慧小區。
通過揚塵監測設備實時了解小區的空氣質量
哪個路燈不亮了,哪里出現了漏水的情況,在小區的公共設施智慧監管系統里一目了然,大大節省了人工檢測的時間;以往需要10多個人一周才能完成的居民滿意度調查,現在通過電話加網絡平臺的方式,兩天時間就能完成。
這就是“智慧小區”帶來的便利,涉及智慧安防、智慧停車、智慧家居等30余項智能化應用,為小區居民帶來了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智慧化生活體驗。
全市已成功創建智能物業小區756個
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智慧物業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重慶市還大力開展智能物業小區建設,出臺《智能物業小區評價指標體系》,引導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以提升整個物業行業的現代化管理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創建智能物業小區756個。
安裝在智慧小區里的監測設備
據南岸雅居樂小區的物管負責人介紹,該小區通過對物業管理系統的智能化改造,基本實現了“有事兒立馬到,無事兒不打擾”的管理和服務態勢,得到了小區居民的高度認同,小區物管費收繳率提升到了96%。
據悉,智慧小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提升人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是智慧小區建設最根本的目的,而居民,則是“智慧小區”建設最直接的受益者。
編制發布《智慧小區評價標準》
智慧小區、智慧物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和環境生態的配套與支撐。
早在2018年,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便在考察調研和試點總結的基礎上,組織專家編制發布了重慶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智慧小區評價標準》。
重慶智慧小區分析系統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還打造了重慶市智慧小區建設管理平臺,形成了涵蓋形式審查、設計評價、過程指導、竣工評價等全過程評價工作機制,推動建設質量穩步提升。
同時,該委開展了智慧小區咨詢專家征集工作,共計94家單位、182位專家入選首批智慧小區咨詢專家庫,培育了一批智慧小區咨詢服務單位,為智慧小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還制定出臺了智慧小區項目資本金監管、項目預售資金首付款監管和企業誠信評價加分等多項激勵政策,并借勢裝配式建筑與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推廣和發展,助推智慧小區建設。
截至2020年年底,重慶市已累計打造智慧小區244個,集成智慧安防、智慧停車、智慧家居等智能化應用30余項,為小區居民帶來了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智慧化生活體驗。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