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圍繞打造具有濕地花城特色的公園城市,積極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不斷補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這一關鍵短板,將口袋公園建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口袋公園約350個,初步形成布局均衡、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體系,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04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目標。
武漢市科學規劃,“眾籌”方案匯集民智。學習上海、廣州等先進城市經驗,依據武漢市國土空間、綠地系統、城市微空間布局等規劃,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分析,科學確定口袋公園建設點位,精準制定口袋公園建設計劃,實現公園綠地服務盲區全覆蓋。同時,廣泛聽取市民的建議和意見,發動市民尋找身邊的“巴掌地”,采取“眾籌”方式征集設計方案,有關部門兩年來分兩輪選取11個具有代表性的社區型、交通門戶型和游憩型小微空間開展口袋公園創意設計征集活動。共吸引431個團隊報名,經初選、“路演”、專家評定等環節,選出優勝方案付諸實施,將公眾的智慧融入設計方案中,推進口袋公園共建共享。
市區聯動、因地制宜,按照“市編導則、以區為主、部門參與”的原則,武漢市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口袋公園設計導則,針對居住社區、商辦空間、文體場所、交通節點等不同場景,提出各類口袋公園建設要點。各區充分利用城中村拆遷地、小微綠地、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通過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拆遷建綠,積極推進口袋公園建設。江漢區通過拆遷騰地,兩年內“擠出”12個地塊建設口袋公園。漢陽區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口袋公園建設巧妙結合。東西湖區將長青街團結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門前的公共空間改造成為開放式口袋公園。硚口區將一處市民長期投訴的位于小區旁邊的棄土堆場改造成“山坡”口袋公園。部分企業結合軌道交通地面站點建設,打造5座特色口袋公園;結合友誼大道改造,將沿線的兩塊隙地打造為口袋公園。針對市民反映較多的增設老年人活動及兒童游戲設施的需求,打造了硚口區活力公園、滑板公園和江漢區復興體育公園、綠柳路足球公園等口袋公園。在文化特色方面,打造了東西湖區書香拾光花園,年內還將再規劃建設2座戲曲口袋公園。
武漢市下足“繡花功夫”,對口袋公園實施精細化管理。將口袋公園納入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加強施工現場質量監管。建立項目竣工移交機制,口袋公園建成后,明確日常養護管理單位,并納入各區大城管考核范圍,進行定期檢查。目前,洪山、江岸、江漢等區正在進行網格化管理試點,將道路綠化、口袋公園等分片管理,定人定崗定責,2022年將在全市推廣。同時,積極探索“園長制”、志愿服務管理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真正體現“市民公園市民呵護”的共享理念。近期,武漢市將集中開展口袋公園提升專項行動,對已建成的口袋公園開展“回頭看”,并面向社會征集口袋公園名字,對口袋公園進行命名、設立界樁界牌。同時,根據實際需求,增設園路、坐凳、健身器材、路燈等基礎設施,擴展服務功能,提升口袋公園的可達性、便民性,讓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