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建成投用。這個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新華東街北人集團老廠區內的政務服務中心,是由老廠房改造而成,大廳風格極具工業歷史記憶。進入大廳,展現在眼前的不再是一個個人工窗口,而是一臺臺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自助終端,市民僅憑一張身份證、一個二維碼就可以辦理各種事務。隨處可見的各種信息化設備,讓人置身于引領前沿科技的智能型政務大廳。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政務局局長、北京市政務局副局長劉強介紹,建設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有效落實北京新兩翼規劃布局,高質量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的具體體現。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的落成和啟用標志著副中心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標志著副中心便民惠企更加務實,營商環境得到新的優化,吸引力將得到新的提升,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將增添新的動力,打造首都發展新增長極的目標愈發清晰;標志著副中心堅持“以副輔主、主副共興”的同時,積極輻射帶動北京東部地區和廊坊北三縣地區,副中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作用更加彰顯。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政務局副局長、通州區政務局局長張勝勇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以科技賦能,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我們以‘10分鐘辦好一件事’為標準,進一步簡化智能自助終端操作步驟,力爭最少步驟即可完成事項申報。”張勝勇說,而且,政務服務中心特別照顧到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提升助殘適老服務水平,讓特殊群體辦事更方便。
劉強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作為設立在北京東部地區的市級綜合性政務大廳,堅持“同一事項異地能辦”的原則,以北京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2.0為總支撐,以位于六里橋的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為審批總后臺,打造“數據共享、信息復用、遠程交互”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首批可承接1722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與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形成“東西呼應”的政務服務新格局。
“群眾在服務體驗上是‘智能無感’的。”劉強說,智能終端申報信息復用“少填寫”,紙質材料OCR智能識別“免提交”,電子證照對比核驗“減材料”,遠程視頻審批交互“零延時”,審批決定加蓋電子印章“零時限”,企業、群眾對業務辦理的各種向往都變成了現實。
張勝勇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政務服務中心的區域特色非常突出,比如,在大廳二層單獨設置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專區,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區級重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供審批輔導和幫辦服務,提高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服務效能。另外,在大廳二層專設“跨域通辦”服務專區,專項支撐與廊坊北三縣(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三河市)、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以及與北京市東部5區“跨省通辦”“跨區通辦”事項的辦理。
對此,張勝勇介紹說,今年以來,通州區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作用,先后與天津濱海新區、寶坻縣、河北廊坊市及北三縣簽訂《“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分別在通州區政務服務中心和通州區“兩區”建設一站式服務中心設立了“跨省通辦”窗口,采取“系統互用、人員互培、終端互設、結果互遞”方式,實現與京津自貿區56項政務服務事項;天津寶坻、武清50項政務服務事項;廊坊市及北三縣70項政務服務事項和453項高頻便民事項“跨省通辦”,得到了社會廣泛好評?;诖耍本┏鞘懈敝行恼辗罩行膶iT開設了“跨域通辦”服務專區,在實現通州區級事項實現京津冀“跨省通辦”的基礎上,還將推動更多市級事項實現京津冀“跨省通辦”,讓企業群眾異地辦事內容更加豐富,進一步促進通州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作用的發揮。
不僅如此,劉強介紹說,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率先開展政務服務全面標準化工程,并依托標準化體系建設實現改革創新的定點突破,為下一步實現京津冀政務服務業務在制度標準統一、服務品質同標上奠定先行經驗。(成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