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和“不見面”網上審批,《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限由原來17個工作日壓縮為3個工作日,水、氣、暖報裝由過去的30個工作日壓縮為15個工作日,提升幅度位居全區前列。
上午9點多,在恒業林溪賦項目建設工程部,項目負責人王金紅通過寧夏政務服務網查看十多天前申報的自來水、天然氣、供暖的辦理情況,顯示已經辦理成功。對于項目能如期順利施工,王金紅深有感觸地說:“現在辦理工程建設相關審批手續時間明顯縮短了,這次辦理項目審批手續從辦理用地到開工建設只用了一個多月,施工許可證一天后就拿到手了,比以前快了很多。”
據介紹,吳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納入“寧夏工程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其他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進駐該局政務大廳,實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運行模式,推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相關負責人表示,施工許可證辦理審批材料由以前的分3次提交17項材料壓縮為一次提交6項材料,審批時限壓縮80%以上。“我們企業現在通過網上不見面辦理施工許可證特別便捷,提交的資料少了很多,兩三個工作日之內就可以拿到證。”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目前,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主要采取‘減、并、縮、轉’四項舉措,精簡審批環節,實行并聯審批,壓縮審批時限,轉變審批方式,全面推行‘不見面,網上辦’。”吳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政務大廳相關負責人說,這四項措施大幅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時間跑審批。
今年年初以來,針對放管分離、審管脫節等問題,該局探索實行“審管聯動”機制,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后,審批窗口將建設項目的材料、要件等信息推送至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跟蹤監管后再將監管情況反饋至審批窗口,推動審批端與監管端信息共享、數據互通,形成“審批+監管+執法”閉環模式,實現審批監管一體化,工程建設項目正在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