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樓院大門。
近日,走進西壩河西里社區19、20號樓“和馨怡佳”樓院,隨處可見的變化,讓人眼前一亮,煥然一新的樓院大門、鋪裝一新的地面、新建的充電車棚、新施劃的停車位、合理規劃的健身、休閑區……這還是那個曾經讓居民看著就糟心的樓院嗎?
改造前的樓院大門。
“和馨怡佳”樓院始建于1994年,由19、20號樓2棟居民樓組成,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無電梯板樓,每棟樓有16個單元,共490戶,目前該小區有居民近900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近60%,出租戶占比40%。因為2棟樓由多家產權單位組成,多年來,物業處于長期失管狀態,導致院內猶如城中村,私搭亂建嚴重花園變菜地,綠地斑禿白色垃圾、狗便到處是,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積水出行難,樓門門窗破損門禁失靈成擺設,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成了晾衣架,衛生死角隨處可見。
為改變老舊樓院的現狀,解決居民的糟心事、煩心事,今年香河園街道以打造“幸福家”“平安家”為抓手,把“和馨怡佳”樓院改造提升列為重要民生實事工程,從綠化美化、道路鋪裝、安全防范、停車管理、交通出行、文體設施等十大方面進行全面提升。為把這項民生實事辦好、辦到居民的心坎上,社區黨委多次召開樓院居民議事會,征集樓院改造意見建議,并將意見建議統一匯總,作為樓院改造的第一手資料交給施工方,施工方根據居民的意見建議出樓院改造效果圖。今年4月份,施工方帶著居民滿意的施工效果圖開始進場施工。
19號樓改造前后對比。
為確保樓院施工改造順利推進,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陽光小院品牌輻射效應,強化黨建引領推動社區樓院治理,要求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樓院黨員、志愿者通過居民議事會、小院議事微信群等途徑,及時征集居民對改造項目、改造方案、改造細節的意見建議并反饋。
施工改造期間,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分會和樓院議事廳的作用,推進共商共治和議事協商機制。“那時我們周周開會,每周都有主題,切實解決了垃圾桶擺在哪、晾衣桿安在哪、自行車棚建在哪、停車位怎么劃、廢舊自行車如何處理等一系列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但也正是這些小事調動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社區黨委書記李鳳萍介紹道。
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完成了樓院的綜合環境改造提升,其中鋪設瀝青路面3578.65平方米,鋪裝透水磚路面4732.85平方米,拆除違建6處,綠植補種美化2129.08平方米,2棟樓樓體外立面清理3120平方米,新建并翻新加裝充電設備存車棚各一處,重新規劃施劃停車位,增加停車位35個,增加居民樓下議事廳和樓上議事角2處共100平方米,32個樓門全部安裝新的門禁系統,更新一組健身器材,規劃一處供孩子、居民休閑娛樂場所,新建晾衣桿方便居民晾曬衣物。
“小院舊貌換新顏,私搭亂建拆除景觀打卡地增多了,路面整潔平坦出行方便了,車輛管理有序噪音消失了,綠地補種環境優美了,居民生活設施全了、新了、亮了,糾紛矛盾少了,鄰里和諧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和諧怡佳’小院。”看著樓院發生的變化,居民王蘭英高興地說。(王博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