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人在家上廁所我們可放心了,政府給俺解決了大難題。”在山東省昌邑市龍池鎮馬渠村,村民王振強高興地逢人便講。原來他家里以前改廁時裝的是蹲便器,為方便家中老人,現在想改成坐便器,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通了報修電話。沒想到的是,不到半小時鎮上管護站就派人換好了。這是該鎮農村廁所整改過程中做實服務、辦實事、解難事、贏得民心的一個縮影。
實事要辦在農民心坎上。近些年推進的農村廁所改造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年的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聚焦責任、底數、整改、服務“四個重點”,圍繞一個“實”字,壓茬推進問題整改工作。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摸排整改工作專班,建立縣級領導聯系包靠鎮街區、鎮街區主職干部聯系包靠重點村、“一村雙責任人”等制度,每名市級領導重點督導兩個村。市委書記、市長帶頭,下沉到工作一線,督促整改落實;嚴格落實摸排臺賬逐級聯審責任制,對報送的各類臺賬資料,實行村支部書記、包村責任人等在內的“六級聯審”制度。
實底要交代到農民心里去。昌邑市利用“視覺效應”,在690個行政村各村分別用綠、藍、紅、黃四種顏色,根據改廁臺賬,對統一改廁戶、自行改廁戶、未改廁戶、常年不在家戶按照住戶位置進行精準標注。實際工作中,對“賬”對“圖”,逐戶全覆蓋走訪摸排,拍攝短視頻,建立改廁電子檔案,設計制作改廁信息“二維碼”,多角度反映改廁實況。
在農村,同樣的廁所改造,每村的情況不一樣,每戶的情況又不一樣。昌邑市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在每個鎮街區抽取20余個村莊,利用解剖式、定向式等督查考核形式,梳理問題7大類800余個。召開12次調度會議并進行視頻通報,直觀展示成果問題。從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等部門抽調人員聯合成立5個督導組,全程督導、精準督查,確保整改實效。
“俺家廁所確實比以前好用多了,今年這次大整改后,用起來是真正方便了。”柳疃鎮太平集村村民徐相江開心地說。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