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環東城段慢行環線連通
雍和宮橋下試點智能斑馬線。
4座立交橋區域機非混行車道上,增設了“自行車優先”標志。 閆文攝
冬日暖陽下,騎行在東二環非機動車道上,彩色鋪裝一路相隨,“自行車優先”標志醒目。
近日,通過非機動車道穿“彩衣”、加裝“自行車優先”標志、增設智能斑馬線等措施,二環東城段林蔭騎行環線建設主體工程完成,慢行環線基本連通。
二環慢行環線東城段北起鐘樓北橋,南至陶然橋西,全長17.5公里。
從鐘樓北橋出發,騎行在非機動車道上,車道邊緣凸起的反光道釘將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隔離開,保護著騎行的人們。非機動車道上,不時出現彩色路面,上面印有白色的自行車標志。“這些紅色路面由彩色陶瓷顆粒鋪裝而成,主要出現在車流量較大的區域,以明確非機動車路權。”東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城段二環慢行環線雙向慢行系統總長約27.5公里,彩色路面總共鋪裝2萬多平方米。
春夏季節,騎行在慢行環線上,還將有林蔭一路相伴。
在立交橋區域,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常會混行,慢行環線是否會中斷?
此次工程中,東城區城管委在朝陽門橋、東四十條橋、東直門橋、安定門橋4座立交橋區域設置機非混行車道,并加裝了“自行車優先”標志。
在東直門橋,一條機動車道和一條非機動車道逐漸匯成一條紅色鋪裝道,道路正中印著一個標志,騎車人圖案在前,汽車圖案在后。“這個標志的意思是,這段路機動車也可通行,但騎行人路權優先。”該負責人說,改造前,立交橋下慢行道只有1.5米寬,改造后慢行道寬度變為3米左右,提高了通行能力和舒適性。
騎行者舒適慢行,步行者也能安全健步。
雍和宮橋下試點智能斑馬線,斑馬線兩側安裝夜間時段會發光的地磚。發光裝置與信號燈相互匹配,行人過街綠燈亮起時,燈帶也會亮起綠色;綠燈即將熄滅時,燈帶也會隨紅綠燈閃爍三次,隨即熄滅。同時,發光裝置充分考慮到駕駛員駕駛感受,不會影響駕駛員對信號燈的識別。
騎車、步行的環境越來越舒適,將幫助更多人在二環“健步悅騎”。(記者 李瑤 通訊員 莊蕊)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