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銅陵市湖東路東側,鐵路橋下的帶狀空間被改造成了北斗社區體育活動場地,成為了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800米彩色瀝青園路蜿蜒于綠地之中,串聯起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游樂區、健身器材區等場地,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場地。附近居民說,在這里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遛娃”,有時還可以看到籃球賽、羽毛球賽,整個區域很有活力。
像北斗社區體育活動場地這樣利用“邊角地”打造的休閑健身場地,在銅陵市并不少見。今年以來,銅陵市通過這種方式已完成改建公共活動廣場約4.6萬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220套、健身步道34.7公里,新增社區運動場地1.32萬平方米,增設居民活動中心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約1.5萬平方米。
規劃引領、上下合力、合理布局、建管并重,銅陵市依托獨立工礦區提質升級、老舊工業區改造、濱江岸線生態修復功能提升以及老舊小區改造,全方位、多途徑推進城市居住社區活動場地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休閑健身需求。
規劃引領,系統性謀劃。銅陵市以控規單元為單位,詳細摸排居住社區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現狀,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和建議,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確定補充的位置、建設規模和建設方式。出臺了《銅陵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2021~2030)》《銅陵市綠道建設規劃(2021~2025)》《銅陵市城市老舊小區功能完善提升“十四五”規劃》,形成了社區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
上下合力,多途徑推進。銅陵市堅持高位推動、高頻推進,細化年度工作任務,制訂責任清單,加強項目前期謀劃,建立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支持,形成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結合城市口袋公園、綠道、市民閱讀點等專項以及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項目。
在總長6.3公里的濱江生態公園項目建設過程中,銅陵市將生態修復與景觀塑造、功能配套與碼頭保留設施利用相結合,在已建成碼頭書屋、觀景平臺基礎上,增建1個足球場、2個網球場、3個籃球場、2個門球場等體育健身設施場館,將江邊碼頭、堆場打造成了廣大市民休憩、健身、走進自然的“銅陵外灘”。
在聯盟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銅陵市充分利用場地下凹特點,結合高差分層設置活動空間,打造下沉式公園。以草坪為中心,建設漫步道、活動游戲平臺,設置休息廊架、座椅、健身器材。園內綠樹成蔭,花草繁盛,植物景觀依隨地形連綿起伏。原來的衛生死角變身成為活動場地,美化了社區環境,豐富了居民日常休閑生活,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精心設計,合理布局。針對社區活動場地分布不均、數量不足、設施老化等問題,銅陵市編制了《銅陵市城市居住社區活動場地2021年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從銅陵中心城區綠地和各大廣場中遴選出南湖公園書吧附近綠地、金苑小區門口、北京路殘聯附近綠地等10個地塊,開展社區小微活動場地建設工作。項目投資約400萬元,建設用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新增籠式籃球場6塊、籠式足球場2塊、增補新類體育健身器材60余套、配套停車位23個,并且利用已有建筑改造成室內活動場地。
建管并重,常態化運營。為充分發揮居住社區活動場地設施效益,銅陵市結合社區居民活動實際需求,實行開放式、專業化、低收費的社區活動場地運營管理模式。活動場地設施全天候開放,不設門檻,無身份差別,實現居民群眾共建共享。委托專業公司運營管理,如對市民閱讀點,明確由市文投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對住宅小區及公園綠地的各類活動設施,通過招投標委托物業服務企業進行養護和管理,納入物業服務內容。對城市居住社區活動場地設施原則上不收費,對活動場地配置的停車場及提供的相關服務實行低收費,政府在養護費中予以一定財政補貼,以保持正常運行維護。
推窗有綠,出門見園,把體育元素融入城市更新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休閑健身的樂趣。按照規劃,銅陵市“十四五”期間計劃增設社區運動場地約13.1萬平方米(含38個非標準足球場或其他球類場地),改建社區活動廣場21.5萬平方米,新增健身步道50公里,增設健身設施800套,建成綠道150公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