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冬日暖陽下的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較場壩小區院落顯得額外迷人溫馨,青磚紅墻的老式居民樓古樸典雅、平整寬敞的小區道路干凈整潔、獨具匠心的休閑涼亭里歡聲笑語、寬闊敞亮的運動場上熱鬧非凡。較場壩小區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城市建設攻堅突破,結合實際,從增強居民綠色環保觀念和意識,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生活方式”,以高質量助力美麗社區建設,是綠色社區構建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
花園小區更“舒坦”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民政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到2022年,力爭全國6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基本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
走進納溪區永寧街道較場壩社區御景東方小區,映入眼簾的是新植的桂花樹、梔子花和寬葉蘭花。今年,物業服務企業根據小區的建筑風格特點,因地制宜進行綠化改造,進一步突出園林綠化的層次感。
近年來,較場壩社區在11個小區和數十個散居樓棟開展“植綠護綠共建美麗家園”活動,新栽觀賞性花木1300余株、新建小區花臺15個、綠化面積12000余平方米,花園式小區點亮綠色社區,建設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大美家園。不僅如此,通過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小區綠化建設、完善便民設施等途徑,持續提升居民的滿意度、歸屬感。
“我們小區近年來大變樣啰,一年四季都看得見花開、聞得到花香,綠地空間寬大,整個小區就像公園似的,居住在這里舒服得很!”在城市花園小區散步的業主介紹說,小區綠植豐富、管理到位、環境整潔、干凈靚麗,讓居民感受到自己家就像在公園里。
環保小區更“巴適”
走進鳳凰城小區,每個角落都干凈整潔,一個再生資源智能回收站映入眼簾,居民正在“刷臉”扔垃圾,賺取積分換好禮。智能回收站不僅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讓小區變得更環保、環境更靚麗,提升了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如今該小區已成為綠色生態環保的示范小區,居民生活更幸福。
在小區院壩,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進萬家·垃圾分類大家談”和垃圾分類趣味游戲活動熱鬧非凡,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吸引眾多人參與。社區干部職工、環衛工人、文明勸導員和居民群眾,圍坐一起暢所欲言,共話垃圾分類、共謀家園建設、共同振臂宣誓,爭做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和監督者,共建共治整潔美麗家園。此次垃圾分類進社區活動,擴大了“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宣傳的廣度,增強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理解的深度,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推動每個人都積極實踐垃圾分類行動。
居民還談到,社區結合綠色社區宣傳要求,不定時通過顯示屏、宣傳欄、橫幅、社區云等陣地進行宣傳,倡導綠色消費、節水節能、低碳出行等良好生活習慣,同時,社區還打造了寵物廁所,這一設施不僅解決了寵物在小區公共場所隨地大小便的問題,同時也是方便廣大養犬居民的一項便民措施,更是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象征,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老舊小區更“安逸”
“現在小區的衛生抓得很好,環境干凈整潔,小區到處安裝了攝像頭,安全有了保障,圍欄也換成了不銹鋼欄。經過改造后,我們小區比以前安逸多了。”談起小區的改造,業主彭先生高興地說。他所居住的小區是原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西研院”)職工的生活區,有17棟樓、447戶居民、居住人口1500余人。小區房屋建設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有50年歷史,存在路面屋檐破損、排污不暢、水、電、氣管網線老化、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西研院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成立了由社區、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參與該小區的舊改工作。對水、電、氣管網線、化糞池和排污系統進行改造,鋪裝瀝青砼路面,提升綠化、修復路沿、劃定停車位,加裝文體設施,綜合整治道閘、門禁等公共區域。
同時,推行“互聯網+物業服務企業”面對面社區服務模式,建立智能繳費、網上購物、智慧安防、便民服務等10個服務板塊,為社區業主提供家政、老幼照護、訂水訂餐、購物等便利優質服務。此外,加快老舊小區停車位改造、增設室外活動場地,合理設置快遞箱柜等配套設施,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造綠色社區的經驗樣板。“現在真的很方便,許多服務一鍵搞定,真沒想到老小區也會有這樣的變化,住得很舒服。”小區居民韓先生談到。
下一步,較場壩社區將進一步鞏固提升綠色社區建設成果,以凈化環境、美化家園、潤化心靈為目標,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社區建設,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