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市商務局聯合組織編制了《天津市“津城”菜市場規劃(2021-2035年)》。至2035年,“津城”共需配置菜市場438處,其中保留類212處,新建類226處。
規劃范圍
涉及和平、河東、河西、南開、河北、紅橋、東麗、西青、津南、北辰10個區,即“津城”區域。
服務半徑
新建社區:每2.5萬人設置1處,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米。
老城區: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米。
開發進度
近期:到2025年,新規劃建設約63處(和平1處、河西3處、河北5處、河東5處、紅橋2處、南開4處、東麗12處、津南6處、西青17處、北辰8處)。
中期:到2030年,再規劃建設約99處,建設任務于2026年再行明確。
遠期:到2035年,再規劃建設約64處,建設任務于2031年再行明確。
規劃內容
以新舊協調、集約利用、因地制宜為規劃導向,借鑒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菜市場建設模式(如“菜市場+便民商業+社區公共服務”“線上生鮮平臺與線下采購實體店相結合”“商旅文相結合的主題店、網紅店”等), 結合本市菜市場發展實際,打造網紅引領、業態融合、便民利民的菜市場建設模式。
規劃布局
菜市場位置應做到方便居民使用,又不影響城市交通。以規劃居住區為基礎,結合現狀條件和近期開發建設需求,基于規劃可實施性明確具體菜市場建設范圍。
老舊居住區:缺少菜市場,且選址建設有困難的,可以建設生鮮超市、菜店、商超生鮮區、蔬菜社區直通車等作為補充替代,也可結合區域城市更新等方式落實。
新建菜市場:可結合底商或獨立用地規劃建設,建筑面積不宜小于1000平方米,用地面積不宜小于800平方米。居住區配套規劃的菜市場應由開發商負責與居住建設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已有菜市場可參照此標準改造提升,改造提升的老舊菜市場建筑面積一般不應小于600平方米。
建設標準
菜市場建設應符合環保、消防等有關規定,可與居住項目的社區商業結建,并選擇在交通便利處。不應設置在地下,且不應超過2層,結建的菜市場主體建筑應設置在整體建筑的首層,且設置在首層的面積不應小于70%。按照每個社區步行15分鐘可到達一處菜市場的標準規劃建設。
主要出入口前:適當留有集散場地,滿足消防通道要求。出口不少于2個,主要出入口門的寬度不小于4米。
購物通道:寬度不小于2.5米,場地內按現行無障礙規范設置無障礙設施。
配建: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位,滿足電動車自行車停放、充電等要求,停車場位置應便于菜市場日常使用。設置不低于二類的公廁且可對外使用。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