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15日訊(見習記者 張增艷)6月10日,廈門第二次集中供地開拍,共出讓11宗涉宅地塊,總建筑面積約142萬平方米,總起價274億元,總成交金額344億元。
據了解,此次土拍吸引了超過20家房企參與競拍,競爭較為激烈,保利地產、中海地產、中國金茂、建發房產、正榮集團、特房集團、廈門住宅集團等均有斬獲。
平均溢價率25.99%
與首次集中供地相比,廈門第二次集中供地增至11宗地塊,其中3宗位于海滄區、4宗位于同安區、2宗位于翔安區、1宗位于集美區、1宗位于湖里區。
數據來源:土拍公開信息(制圖/中國網財經 張增艷)
從成交情況看,此次土拍所有地塊均是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達25.99%。其中,正榮集團獲得的集美區2021JP01地塊,溢價率達到40.18%。由于該地塊位于集美區集美新城片區兌英中路與兌英北路交叉口西側,中海地產、萬科、保利地產、中梁集團等房企均參與了競拍,經過1個多小時的鏖戰,最終由正榮集團收入囊中。
作為今年廈門供地計劃里島內的最后一宗宅地,外界對湖里2021P04號地塊的關注度頗高,報名競拍的房企超過10家,萬科、保利地產、中駿集團、建發房產等房企均有參與。經過激烈角逐后,最終建發房產以53億元+28300平方米的配建面積拿下,該地塊也創下廈門本次土拍的最高樓面價50519元/平方米。
本土國企優勢明顯
廈門集中供地計劃顯示,此次出讓的11宗地在三次土拍中最多且分布最廣。據中國網財經統計,經過兩次土拍,廈門共成交198萬平方米,接近2020年土地成交面積的82%。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廈門的供地“僧多粥少”,今年的兩次集中土拍后此種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緩解。廈門土拍的激烈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出其土地市場的供求變化,而品牌房企的積極補倉也表現出看多廈門未來的房地產市場。
以保利地產為例,在廈門的首場土拍中顆粒無收,但在第二次土拍中以總價49.7億競得廈門市海滄區馬鑾灣西片區商住地,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成交樓面價28867元/平方米,周邊新房均價33000-37000元/平方米。
此次土拍成交中,具備央企、國企背景的開發商有6家,分別為保利地產、中海地產、中國金茂、建發房產、特房集團、廈門住宅集團,占比達75%。與民企相比,具備央企、國企背景的開發商更具融資優勢,面對宅地集中供應,一次性籌措資金的能力也更強。作為廈門本土國企的建發房產、特房集團此次土拍中均摘得兩宗地塊。天眼查數據顯示,廈門住宅集團與特發集團均由廈門國資委100%控股,而建發房產背后也是廈門國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