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15日訊(見習記者 甘承浩)6月11日,在“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指導下開展的成都第一次集中土拍落地帷幕。此次土拍吸引60余家房企參與,最終31家房企有所斬獲,累計攬金354.8億元。
據了解,成都此次土拍,自6月7日起開拍,歷時5天,共計10場。前三日土拍集中于成都5+2區域,隨后為外圍區域。最終40宗地均獲成交,成交土地面積229.9萬平方米,占2021全年宅地供應計劃的30%,平均溢價率7.4%,整體成交樓面均價7565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交的40宗土地,除兩宗人才用地外,均采用“限房價、競地價、競自持租賃”規則,其中32宗進入競自持環節,自持比例位于10%以下的共7宗,10-20%的14宗,20-30%的5宗,高于30%的6宗,最高自持比例59%。總自持面積達70萬平方米,占比總成交建筑面積15%。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此次成都土拍競自持比例在已經結束及正在進行的首批集中供地的城市中仍位居前位,可見成都住宅用地市場活躍度高,各家房企看好成都。
采用“限房價+競地價+競自持租賃”規則
成都此次集中土拍38宗采用“設置可售商品住房最高銷售均價+設置土地最高限價+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比例”出讓,再次明確表達出成都對于“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堅定態度。
在此次集中土拍中,成都接連發布三項通知,分別對競買企業資格審查、新建住宅建設品質技術管理和新建成品住宅裝修管理進行規則制定,進一步規范市場,同時也保證了建設質量,維護購房者權益。
此外,成都6月1日發布的租賃市場財政補貼辦法,也對此次土拍中多宗地疊加“競自持租賃”的條件進行輔助,對新建租賃住房的開發企業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也能夠加速成都整體的租賃市場建設。
業內人士分析,成都在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重要決策部署同時,也在不斷尋找城市發展建設、購房者、開發企業三方面需求的平衡,持續促進成都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31家不同規模房企均有所收獲
此次成都土拍,共吸引了60余家房企參與,除川蓉本土房企外,部分全國性房企的參與熱情也十分高漲。
資料顯示,此次成都集中供地共有31家房企獲取40宗地。華潤、萬科與龍湖等14家一線品牌房企成功拿地,金額合計為136億元,占總成交金額38.3%;本土與中小規模房企拿地金額合計為218億元,占總成交金額61.7%。
其中本土房企人居獨自取地4宗,成交金額53億元,成為此次成都集中供地取地金額最高企業,且其取地金額與其他企業呈現明顯斷檔;龍湖獨自取地1宗,成交金額18.7億元,位列第二;龍光獨自取地2宗,成交金額18.4億元,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本土企業主要布局在成都近郊區域,一線品牌房企則以核心城區為主。比如融信由于獲取的兩宗地皆位于核心城區,因此其平均成交樓面價達17665元/平方米,為取地平均單價最高房企;而人居所拿地塊由于多在近郊,其平均成交樓面價僅為約9800元/平方米。潘浩表示,取地房企面臨分化趨勢,亦能證明各類規模房企對成都均有較高預期。
此次土拍還吸引了一些此前市場知名度不高的企業,比如四川遠達集團。據了解,該企業以59%自持租賃住房比例競得新川之心北側76畝地塊,這是該房企首次在四川亮相,如此之高的自持比例引發業內一片嘩然。還有好幾家從未在成都樓市嶄露過頭角的新面孔,如國銳、成都永利融等,這幾家在群雄爭逐高紛紛高調拿地。尤其是在新天府新區的激戰中脫穎而出,以高調拿地的方式“出道”。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