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扎實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統籌推進舊區改造和歷史建筑保護,既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居住問題,又留住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走出一條超大城市舊區改造和有機更新的新路子。
上海市武康大樓始建于1924年,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之一。這幾天,隨著武康大樓所在街區的“微更新”完工,這座“網紅樓”迎來更多前來打卡拍照的游客。
上海市民 嚴麗:架空的一些天線都移走了,它又有歷史,又有時尚,相互交融得非常好。
全方位的歷史建筑保護體系讓一棟棟歷史建筑,成為城市的“露天博物館”。目前上海已批準并公布了250個風貌保護街坊和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同時得到改善提升的,還有百姓的居住環境。
近年來,上海中心城區舊區改造加大力度推進,有130多萬戶居民改善了居住條件。剩下部分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全是“難啃的硬骨頭”。
今年,上海計劃改造70萬平方米舊里,涉及3.4萬戶居民。由于這些舊里與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區高度重疊,上海的舊改方式變為“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并探索成立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明確把歷史風貌保護整體納入舊改之中。
華建集團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 城市更新院總建筑師 鄒勛:一房一策,每個建筑都要做臺賬,我們發現有任何的歷史遺存,都希望能夠及時得到分析、甄別、判斷。
在改造中保護歷史風貌,上海出臺新版《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并安排200億元風貌保護專項資金,專門設立了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委員會,每一地塊經保護專家委員會論證后納入法定保護規劃,并在拆除、復建等階段嚴格落實和執行相關保護要求。
上海市計劃,“十四五”期間將全部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和零星地塊改造。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