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流域堅持水質優良的目標導向,2021年前7月補償指數P值初步測算為0.908。截至7月底,累計完成投入194.05億元用于新安江綜合治理,其中試點補助資金47.2億元。2020年度黃山市城市水質指數在全國337個城市中排名第28位,長三角區域第1名,“新安江模式”在全省和全國其他10個流域、15個省份復制推廣。
系統治理筑牢生態屏障。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在全省首創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等“七統一”農藥集中配送模式。截至7月底,全市今年實際配送農藥669.34噸,誘捕器4800套,無害化處置廢棄農藥包裝物109.19噸。全域推廣“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的茶園綠色防控,今年累計插放黃板2800萬片。啟動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農村污水處理等PPP項目,實現全市101個鄉鎮692個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全市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96個站點已全部建成投入運行。
生態優先引領綠色發展。上下游定期溝通協商、聯合監測、汛期聯合打撈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歙縣與浙江省淳安縣聯合開展六五環境日活動,召開黨建聯盟聯席會議。同時,設立新安江綠色發展基金,利用6億元的新安江綠色發展產業引導基金,出資2.5億元撬動了13億元的基金規模。全市生態美超市已增至345家,實現流域重點鄉鎮全覆蓋。建成新安江生態文明實踐中心,截至目前已接待180余批次、3000余人,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新安江保護中。
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方案編制和實施,在試驗區實施方案出臺前,皖浙兩省初步達成意見延續第三輪生態補償協議,確保補償試點工作不中斷。制定新安江流域產業發展規劃,持續推動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確保新安江出境斷面水質達到補償考核要求。結合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年和開發區改革提升年,通過“園區+園區”“園區+企業”“企業+企業”等多種合作方式,加快推進杭黃綠色產業園合作共建。實施“四千工程”行動,在試驗區建設中提出下游要鼓勵一流大學、科研院所、高端醫療機構在上游設立分支機構。深入推進歙縣、休寧縣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建設,爭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和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此外,我市將積極籌辦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努力把論壇打造為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國際合作與國內交流平臺,推動生態產業雙招雙引取得成效。(李曉潔)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