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政府、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實施《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要將南沙打造成為“承載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功能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交通中心及支撐國際化濱海新城的綠色智慧交通示范區”總目標,明確南沙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策略、發展重點和發展舉措,構建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內聯外通
南沙至深圳再增兩條高鐵線路
《規劃》明確,要強化南沙與廣州主城區、灣區東西兩岸城市的一體化銜接,并形成鐵路、航運、航空、公路“四位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為了強化南沙交通樞紐功能,在樞紐設施方面,規劃建設“3主3輔多節點”客運樞紐體系,3主即南沙站、慶盛站、郵輪母港樞紐,3輔即橫瀝站、南沙客運站、通用機場,多節點即黃閣站、蕉門站、大涌東站、大崗站、欖核站、十六涌站等城際軌道交通站點。
在物流方面,還將規劃打造“1特2主1輔多節點”交通物流樞紐,1特即南沙港國際航運樞紐,2主即萬頃沙物流基地、大崗貨運站,1輔即小虎島物流中心,多節點即沙仔島、黃閣、裕豐、欖核、東涌物流中心等。
內聯外通,讓南沙成為高端生產要素流通的集散地,孕育出強勁的區域發展動能。對外連接中,《規劃》提出,國家鐵路及城際軌道新增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按高鐵標準規劃建設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
市內軌道方面,規劃建設地鐵18號線、22號線及4號線“兩快一慢”連通市中心的大容量軌道通道,構建“環+放射”區內城市軌道網絡結構;骨干道路規劃建設由主干道組成的內環通道及高快速路組成的外環通道,重點建設獅子洋通道等過江通道加密灣區東西岸聯系,形成“六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
航空發展規劃中,預留了南沙通用機場及其周邊交通體系;港口發展規劃則提出,要建設以南沙作業區為主、沙仔島作業區為輔、小虎及蘆灣作業區互為功能補充的客貨兼顧的現代化綜合性國際門戶樞紐港。
此外,《規劃》對蕉門河、慶盛等五大功能組團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慢性交通系統進行規劃指引。
立足灣區
推動珠江東西兩岸城市一體化
《規劃》的印發實施,讓南沙從珠三角地理幾何中心加速邁向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交通樞紐,推動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
記者從南沙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南沙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南沙正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推進高快速軌道交通系統、打造“七橫七縱”高快速路網、完善“雙環+九射”內部路網主骨為抓手,構筑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位于南沙大崗鎮南沙的通用機場,根據此前規劃顯示,將由國際商務機場區、智慧航空產業園和商務航空特色小鎮三部分組成,總投資約550億元,建設周期為7年,要打造全國領先的通航機場和通航產業園。
《規劃》將強化南沙與廣州主城區、灣區東西兩岸城市一體化銜接。前者將夯實南沙作為廣州唯一城市副中心的地位,后者則代表了廣州以南沙為支點推動珠江東西岸城市加速融合的決心。
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稿提出以珠江為脈絡,優化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南部著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深化與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聯動發展,推動廣深接合片區同城化。規劃提出的地鐵18號線將通過南沙連接珠海,22號線通過南沙經東莞直通深圳后,將深南高鐵、贛深客專引入南沙,廣深聯結更為緊密,珠江東西岸融合進一步加速。
南沙,正通過構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廣深合作“橋頭堡”。
南沙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搶抓深中通道建設機遇,優化調整萬頃沙南部區域規劃,積極承接廣深科技創新、國際商貿、金融服務等優質資源,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創新經濟、海洋經濟。萬頃沙南部區域是深中高速、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港鐵路等多條重要交通網絡的必經之地。
區域格局的演變是產業邏輯的調整。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工程師馬向明表示,創新驅動下大灣區邁入城市群合作新階段,創新要素流動也激發空間載體的迭代升級。廣州和深圳創新要素沿主要交通走廊外溢,創新要素的流動大大激發了走廊上節點地區的經濟活力,由此帶來空間載體的迭代升級,產業升級、“退二進三”成為趨勢,隨著深圳的快速崛起以及廣深之間聯系不斷加強,區域格局逐步由“圈層輻射”向“廊道延展”轉變。
輻射全國
廣州打造南北兩大樞紐組合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決定城市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變量。南沙作為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要如何兌現?在該《規劃》中,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所占的比重最大,多個“超級交通樞紐”同時亦被重點提及。
以南沙站為例,將與慶盛站、郵輪母港樞紐一并成為客運樞紐體系的3個主要樞紐。根據《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南沙站被規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是廣州“五主三輔”客運樞紐布局之一。在等級上,南沙站是一類客運樞紐(全國型樞紐),全廣州僅有10處該等級樞紐,具備廣闊的對外網絡輻射和強大的運輸中轉能力。
南沙站設計規模為14臺30線,與廣州南站相當。從《規劃》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到新增的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以及深南高鐵、贛深客專都將直接引入南沙站,從而可以實現30分鐘到達珠江兩岸主要城市和區域交通樞紐,60分鐘覆蓋大灣區各城市中心,90分鐘覆蓋廣州、深圳都市圈各城市中心。
從廣州市層面看,廣州南站與慶盛站已經通過廣深高鐵相連。因此,在廣州南部,將出現“廣州南站+南沙站+慶盛站+郵輪母港樞紐”的“王炸級”樞紐組合。這樣的布局,正好與廣州北部相呼應。在中心城區,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廣州白云站“三站一體”一直是中心組合樞紐,承擔著核心承載功能。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是廣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如今,廣州通過打造一南一北兩大鐵路樞紐“超級組合”,將繼續夯實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黃舒旻 柳時強 譚超)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