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領下,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發 共享”為發展理念,堅持將企業發展與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研發并推廣應用“后澆段內搭接連接技術”,也因此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工程質量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符合國情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實踐中續寫“兩山論”新篇章,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開掘金山銀山“價值”。
理念先導
以“綠色責任”打造“綠色格局”
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統一,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是解放綠色生產力、發展綠色生產力、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綠色發展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對建筑業而言,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體現。
傳統的建筑施工過程,幾乎所有的施工工作都在現場完成,施工的機械化作用未能得到完全發揮,導致施工效率較為低下。而裝配式建筑的裝配化施工大部分都在工廠進行,在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環境保護五個方面均有顯著作用,與綠色發展理念十分契合。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混凝土節約7%;鋼材節約2%;預制構件用蒸汽養護,水循環利用,整個施工過程中減少用水量大約40%以上;由于預制的結構構件表面光滑平整,不再需要抹灰裝飾,節省了大量的建筑砂漿,節約抹灰材料70%;采用裝配式施工只需要少量的工具式模板,節省腳手架和模板約50%以上;減少用電量大約10%以上。此外,大量的現場施工操作轉移到工廠,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擾、有害氣體及粉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突破瓶頸
以“綠色實力”助力“綠色轉型”
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的三種連接技術分別是:“套筒漿錨連接技術”“漿錨搭接連接技術”及“后澆段內搭接連接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中,把“套筒漿錨連接技術”作為規程的技術基礎。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針對“套筒漿錨連接技術”特性,結合唐山地區抗震設防烈度8度的特點,開始研發“后澆段內搭接連接技術”。
國內剪力墻結構多用于高層建筑,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是在剪力墻結構工業化的基礎上衍生而來,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是豎向連接技術,如何選擇能夠滿足結構要求、易于操作、便于檢查和施工的連接方法是制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推廣應用的瓶頸。
如何解決這一瓶頸?中國二十二冶技術研發團隊圍繞連接方式、施工方法、操作效果和檢查、預制構件制作情況等四個方面進行調研。針對調研后發現的問題,技術人員又通過對套筒連接方式的試驗,開發了第一代搭接連接+套筒連接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連接體系。
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又發現此連接技術由于套筒數量較多,底部后澆區域相繼增多,生產和安裝較為繁瑣。面對這個問題,技術人員在符合施工規范的前提下聽取現場施工工人建議,對墻板底部設計進行改進,開發了第二代連接技術;但通過生產安裝發現,鋼筋漿錨連接在施工過程中工序繁瑣,灌漿料能否灌滿連接腔無法檢測,可能出現套筒未灌滿的情況。針對此問題,技術人員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第三代無灌漿的全搭接連接方式。
“后澆段內搭接連接技術”通過專家論證,認為此項技術解決了困擾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連接質量檢查難的問題,質量控制更為直觀、可靠;從根本上規避了因大量使用灌漿套筒造成的成本增加問題,施工周轉材料可大量減少,并可實現工具化、高周轉化利用,符合國家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的要求。此外,該技術目前已獲得各項專利60余項,并被編入河北省標準《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規程》DB13(J)/T179-2015之中。
賦能未來
以“綠色生活”增進“綠色福祉”
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改變著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總格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城市發展必將面臨城市迭代和創新。“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代表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以“兩山論”重大戰略理念為引領,探索裝配式低能耗建筑,使美麗鄉村成為魚逐水草而居的綠水青山之地。
通過多次走訪鄉村,詢問老百姓對于理想住宅的想法和需求,根據當地農村風俗風貌,依據地域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將現代科技融入鄉村房屋,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設計出10套典型的標準化民居,結構形式為鋼框架結構,采用PKPM-PHEenrgy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模擬軟件,精確模擬維護結構系統、空調設置系統、新風熱回收系統等建筑模塊,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河北省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提高20%,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在維護現有綠色生態環境基礎上,讓住宅有“溫度”、有“智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青山中蘊含著希望,綠水中流淌著幸福。“兩山論”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將繼續學好用好“兩山論”,進一步挖掘綠水青山的經濟效益,讓綠色成為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高質量發展最厚重的底色,也讓中冶綠建成為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最優解”。(徐 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