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天注定被歷史銘記。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這個奇跡,凝結著千萬扶貧干部的汗水和智慧,也包含著中國建筑人的付出與奮斗。
作為駐湘央企,中建五局自2012年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就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擔當,投身扶貧攻堅第一線。從湖南邵陽栗樹廟村到花垣十八洞村、甘肅康樂縣、貴州畢節四縣,從產業扶貧到教育扶貧、就業扶貧、黨建扶貧……一個個鏗鏘步履,踏出了扶貧路上的央企擔當;一次次傾力援手,傳遞著央企與地方百姓的魚水深情。
8年來,中建五局共投入幫扶資金超3000萬元,援建扶貧項目近60個,在中國戰貧的歷史豐碑上,澆筑著屬于他們的“中建力量”!
產業扶貧摘窮帽
這個春天,邵陽縣酈家坪鎮栗樹廟村顯得格外生機勃發。
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油茶樹,成群的土雞在林間歡快地奔跑,整潔的村道、方正的小樓掩映在山水之間,房前屋后養魚種菜,好一幅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
誰能想到,三年前,這里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670戶297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9戶849人。三年來,是中建五局駐村扶貧隊手把手幫大伙強基礎、興產業,讓村子一步步舊貌換新顏。
栗樹廟村山多地少,交通閉塞,嚴重缺水,要打“翻身仗”不容易。但使命在肩,再難也要上。扶貧隊長周正明帶著隊員曾友誼、陸敏歡,走村串戶,多方奔走,一邊積極解決困擾村里多年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問題,一邊為產業扶貧探路摸底。
“栗樹廟山清水秀生態好,發展油茶、土雞等種養最合適。”周正明明確了思路,主動聯系村里的能人,請他們帶頭興產業。
一次次上門講政策、講前景,一次次幫忙協調關系、辦手續,帶著村干部和能人們到外地考察學習……
萬眾一心,其利斷金。三年時間,扶貧隊和村民因地制宜發展出一批“種得出,賣得好”的扶貧“造血”產業。“窮溝溝”有了“聚寶盆”。如今的栗樹廟村,189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貧困率由進村時的28%降至0。
這些年,瞄準產業這個扶貧的“治本之策”,中建五局在甘肅康樂縣等地助力當地旅游資源推介,推動消費扶貧,幫助康樂縣、康縣、卓尼縣實現銷售超400萬元;在貴州畢節四縣,為當地百姓建起藥材烘干房、蔬菜大棚、肉牛養殖場等,惠及3000余戶貧困家庭……
截至目前,中建五局共計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9個,扶持鄉村產業覆蓋鄉鎮超10個。產業幫扶激蕩出的內生動力,正帶著百姓走向富裕,推動鄉村邁向振興。
“智”“志”雙扶拔窮根
坐落于康樂縣西北部的老樹溝村,曾是典型的貧困村,村子“開門見山,出門上坡”,交通極不便利、經濟發展滯后。這些年的精準扶貧,讓康樂縣脫貧摘帽,老樹溝村生產生活條件也大為改觀,但老樹溝村小學教學環境差、教學設備落后的情況還沒有明顯改善。
2020年2月,中建五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集團號召,走進康樂縣定點扶貧點,通過教育扶貧、黨建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式,全力幫助康樂縣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經過前期調研后,“捐建新老樹溝村小學”迅速被提上日程。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阻斷貧困代際傳播的重要手段。”項目團隊深諳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進場后,他們不分晝夜搶工期,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項目班子組建、3天完成管理人員臨時板房搭設、5天完成臨時安置教室搭建、開工3天完成學校搬遷、開工6天完成教學樓拆除及場地平整、7天完成44根樁基施工……從項目進場到主體封頂僅僅用了43天,給當地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截至目前,中建五局共計教育投入(含校舍建設)近1200萬元,援建學校8所,資助貧困生近2000人。志愿品牌超英志愿服務隊,每年開展教育脫貧活動近1000場。依托中建五局技校(長沙建校),中建五局更為栗樹廟村等地貧困學生提供優質培養與就業服務,幫助無數學子通過職業教育改寫了命運。
基礎建設繪新景
沿著連綿的青山一路疾馳,來到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只見房前屋后都鋪著平整干凈的青石板,風格一致的苗族民居修葺一新,黃泥竹篾散發著自然的芳香。屋里都經過了改水、改廚、改浴、改廁,廚房清潔,廁所干凈,家家喝上放心水,戶戶用上安全電。村里有了郵局、銀行,還建起農家書屋和詩社。村民們感慨:“看看現在條件這么好,真不敢想象以前那種道路坑洼泥濘、屋子破舊矮小、廁所透風漏雨、豬仔就睡在床鋪下的日子。”
過去的十八洞村,交通閉塞,群眾生活長期徘徊在貧困線以下。2013年,全村225戶93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68元,貧困發生率高達57%。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調研,首倡“精準扶貧”思想。“藏在深閨”的十八洞一時間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
“十八洞村是中國精準扶貧的首倡地’,不光要脫貧,還要富起來、美起來,要打造標桿。”湖南人深知責任之重。為了幫助十八洞村做好村容村貌提質這個脫貧致富的基礎工程,湖南省住建廳選擇了“站位高、過得硬”的中建五局。
2018年7月,中建五局專項工作小組進駐十八洞村,先后對村級活動中心及展覽室、感恩坪、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村部門樓改造、商鋪、消防水池、四個公廁、十八洞村安置房等進行了施工。
“以中建力度,確保扶貧工程開展的力度;以中建速度,搶出老百姓的脫貧速度!”田衛國在項目調研中強調。在項目建設中,項目團隊“5+2”“白加黑”連續施工,每天有數百名建設者夜以繼日鏖戰在施工一線,加班加點搶工期。堅持“一小時”解決問題的思路,堅持一天一個變化的要求。為了保證工期,從第一方混凝土到項目交付使用僅用90天,項目團隊僅三個月完成相當于15個月的工作任務。
不止十八洞,在湖南邵陽、在貴州畢節,在神州大地的廣袤鄉村,中建五局以務實的作風、專業的態度、硬核的實力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中建五局共參與結對共建黨支部9個,參與結對共建貧困村10個,培訓基層干部95人。在黨建引領下,他們積極開展就業扶貧,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轉移就業人數近2000人;大力推動消費扶貧,共計消費金額超900萬元;認真落實教育扶貧,投入資金1200萬元,援建學校8所,資助貧困生近2000人;用心關注醫療扶貧,投入91萬元完善基層醫療衛生保障……
數字無言,但數字卻最有力。數字的背后,是中建五局全體員工久久為功、玉汝于成的拼搏奮戰,是他們“為中國老百姓建設幸福生活”的拳拳初心。
使命如山,初心如磐。為人民幸福努力,為民族復興奮斗,中建五局人永遠在路上……(王珊 廖婕 小華 劉重 星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