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是一座古郡新城,有“荷城”之稱,是“全國十大最佳賞荷好去處”和“國內十大最浪漫賞荷地”;郁江、黔江、潯江三大河流交匯于斯,千百年來滋養著貴港人不斷追求文明的情懷。近年來,貴港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傳統行業均實現快速增長,正在崛起為新興工業城市。如何處理好工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的關系,大力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建設美麗宜居貴港,成為發展中的重大課題。曾經,“一包水泥撐貴港”是貴港市建材工業支柱地位的真實寫照。現在,水泥產業鏈大幅延伸,貴港市預拌混凝土產業的迅猛發展,已然擾亂了荷城人“銀塘夜雨長荷英”的恬適寧靜。
貴港市遍地林立著大量的“散”“亂”“污”的混凝土攪拌站,所帶來的環境、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尖銳,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2020年,在時任貴港市市長何錄春領導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抓鐵有痕的勁頭,由預拌混凝土行業主管部門貴港市發改委具體牽頭,在全市掀起了一場徹底的預拌混凝土企業揚塵污染專項整治風暴,引領全市預拌混凝土產業完成綠色蛻變,回應了荷城人建設美麗宜居貴港的內心關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協同共進,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真理力量。貴港的做法,書寫了西部省份實現工業增長和綠色發展融合共進的一個典范,形成了“貴港經驗”。
曾經的“亂象”
其一,總量偏多,小站林立。貴港市下轄三區一市一縣,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0余萬,可混凝土企業林林總總則多達132家,設計產能接近5000萬立方米,產能規模與浙江省溫州市相當。但 與溫州相比,貴港市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口數量、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還是實際需求量,都相差甚遠,然而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數量卻比溫州多了47家。
其二,布局極不合理。混凝土企業“扎堆”現象嚴重,貴港市區環城路一段10公里干道兩側,建有20余個攪拌站,造成局部區域環境、交通壓力超負荷。
其三,環保壓力巨大。混凝土攪拌站建在環境敏感區內,有三四個攪拌站建在市委黨校周邊,大有混凝土攪拌站“合圍”學校之勢。還有的攪拌站建在中小學校、居民集聚區、圩鎮街道附近。
其四,產能利用率偏低。全市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不足20%。
其五,存在質量隱患。一些證照不全企業因質量控制水平和品牌建設等原因,無法參與重點項目和大型工程的競爭,其混凝土產品大多供應到農村地區,也造成了部分扶貧項目質量問題,影響惡劣。
綠色蛻變從“治亂”開始
時針撥回2020年2月。何錄春從落實2019年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意見整改入手,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預拌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黃衛平常務副市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召集城區政府及市直相關單位分管領導,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2020年3月12日,貴港市政府印發通知,批準實施《2020年貴港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在2020年11月完成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并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長范治暉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為副組長單位,成員單位包括縣(市、區)政府領導及市督查和績效辦、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交警支隊等部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綠色建材發展和應用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市發改委分管領導兼任,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綜合協調、督查落實。
專項整治目標任務有兩項,一是堅決取締證照不全企業;二是全面提升證照齊全企業的綠色生產水平。
專項整治動真碰硬
2020年4月28日,貴港市政府發布了關于開展預拌混凝土企業專項整治的通告,吹響了貴港市預拌混凝土產業綠色蛻變的號角。
貴港市發改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會同縣(市、區)政府對所有混凝土企業進行拉網式全面排查,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責開展檢查活動,檢查內容包括預拌混凝土企業營業執照、發改備案、規劃確認、生產資質、用地手續、環評手續、安全生產等。
在前期排摸的同時,貴港市加大宣傳力度,對證照不全企業營造強大輿論壓力。全市累計懸掛1300多條宣傳標語和橫幅,出臺20多輛次宣傳車在重點區域巡回廣播宣傳,在報刊和電視上廣泛宣傳專項整治力度和積極成效。
在貴港市發改委分管副主任李坤玉的工作日記上,清楚地記錄著每次專項整治推進工作會議情況和企業調研檢查情況。其中,推進會共召開6次,平均一月一次;調研檢查共開展12次,幾乎走遍了全市132家企業。廣西壯族自治區綠色建材發展和應用中心施健主任贊賞說,從坤玉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了貴港市綠色建材系統黨員干部的使命擔當和務實精神。
港北區是貴港市政府所在地,共有混凝土攪拌站25家,證照不全的就有14家,前文提及10公里有20多家攪拌站大多在該區,工作壓力特別大。該區相關部門是這樣開展工作的:從2020年2月開始,發改局每周上門一次,每次至少兩名工作人員,一天走兩家,走訪14家企業,一周幾乎無休;當地鄉鎮則每天派人上門講政策、拉感情;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現場,督辦關停工作。就這樣跑斷腿、磨破嘴,終于在6月底前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該區全部證照不全攪拌站被依法取締拆除。
當筆者問到期間的難度時,李坤玉說,涉及到企業利益,阻力肯定有,找關系的、說情的,不在少數。但只要堅持一個標準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加上政府部門耐心細致的工作,沒有說不清的理,沒有捂不化的冰。這種釘釘子精神,讓貴港創造了一個奇跡:在各級各部門的推動下,僅用半年時間,全市93家證照不全混凝土攪拌站全部關停,完成率100%,依法取締拆除生產線主要設備89家,完成率95.7%。
為鞏固專項整治成果,貴港市依法依規保持打擊證照不全企業非法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落實落細相關責任,鞏固預拌混凝土企業專項整治成效,嚴防“死灰復燃”現象發生。
著眼未來,貴港市持續在制度和管理上創新,出臺政府規章和編制行業發展規劃,建立了預拌混凝土產業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2021年5月20日,市政府頒布了《貴港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暫行管理辦法》,在部門職責、生產活動、使用活動、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全市混凝土行業進行規范管理。此外,突出加強屬地管理,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常抓不懈。《貴港市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發展“十四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列入貴港市“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目錄,于2021年7月2日印發實施。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預拌混凝土的布點方案和建設標準,對企業應達到的綠色評價標準作出嚴格規定。
貴港市商品混凝土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部門一舉“蕩平”證照不全企業,凈化了市場,同時又有政府規章和發展規劃的持續護航,優化了營商環境,為行業綠色提升奠定了基礎,現有40家證照齊全混凝土企業積極響應政府綠色提升的倡導,在企業綠色改造方面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據統計,平均每家企業投入600萬元左右的技改資金,按照預拌混凝土企業生產環境整治目標,安裝了噴淋、沖洗平臺等抑塵設施裝置,完成廠區道路硬化的整改,物料堆場、物料輸送的整改工作,生產過程密閉化,做到廠區整潔、出廠車輛沖洗干凈、廠區內外無明顯揚塵,安裝在線監控和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相關部門監控平臺聯網。全市混凝土企業基本實現了“全封閉,零排放,無污染”的清潔生產目標。
貴港經驗”的內核
施健表示,貴港預拌混凝土產業從專項整治開始到綠色提升,得到了包括被整治企業在內的全社會支持,成為“貴港經驗”,是因為其有著重要內涵。一是堅持工業增長和綠色發展融合共進。貴港作為廣西的后發展地區,在成為新興工業城市的同時,國民生產總值已經挺進了廣西8強。其發展經驗充分說明,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路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取締看似規模龐大的落后過剩產能,并沒有失去工業產值的快速增長,而是實現了工業增長和綠色發展的融合共進,這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實現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目標,為西部地區建材等傳統產業如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作了重要探索。二是堅持屬地政府上下一致的全方位工作模式。貴港市預拌混凝土揚塵污染整治的順利推進,得益于當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貴港加快成為珠江——西江經濟帶核心港口城市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城的發展定位,大力提升預拌混凝土產業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能力,市長親自批示,市政府副秘書長親自召開現場觀摩會,市發展改革委主要領導多次主持工作推進會,各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形成了屬地政府上下一致的全方位工作模式,成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最重要保障。三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格局。貴港市預拌混凝土揚塵污染整治,雖然是在政府強力推進下進行的,但是最終能夠順利推進,離不開包括證照不全企業的全體企業的理解和支持,這既與政府執行部門苦口婆心的勸導和反復政策解釋密切相關,也與服務企業利益的措施相關。在整治過程中,貴港市自然資源局先后規劃250畝、200畝土地作為安置遷建混凝土企業用地,有效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并引導企業成立貴港市商品混凝土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因此,貴港市預拌混凝土揚塵污染整治,深刻體現了當地“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局,其中,牢牢堅持以企業主體是重要經驗。四是堅持將政策創新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貴港市為鞏固預拌混凝土揚塵污染整治成果,市政府先后出臺了《貴港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暫行管理辦法》《貴港市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發展“十四五”規劃》,對制約預拌混凝土發展的政策機制進行了大膽創新,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長期的堅實基礎,避免了整治又反彈的治理難題。(本報記者 邵鋒燕 通訊員 唐興科)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