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中國企業表現亮眼,彰顯了國家實力。在此之前,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發布。從上述兩個榜單來看,中國建筑企業與國內其他行業企業或國外建筑企業相比,表現出較強的綜合實力。
上榜數量說明中國建企表現亮眼
今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有143家企業(含中國臺灣8家企業)上榜。從最初的3家,到現在的143家,27年間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增長了46倍多。從上榜企業數量排名來看,我國連續3年排名第一。這些數字直接反映了中國企業的綜合實力。
從行業來看,今年全球共有14家工程與建筑行業企業入圍500強,其中,中國建筑企業有10家,超過總上榜建企數量的七成,分別是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力、太平洋建設、中國能源建設、上海建工、中國通用技術、廣州建筑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建筑以2344億美元的年營收位列世界500強第13位,頂端排名再創新的高度。廣州建筑集團以266.8億美元的年營收首次登上榜單,排名第460位。
此次上榜的建企中,中國建企繼續包攬工程與建筑行業企業全球排行前六名。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4家企業穩居世界前100強。與去年相比,除太平洋建設集團外,上榜的中國建企排名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上,基建、建筑行業共有28家中國建筑企業上榜。榜單前三的格局并未改變,中國建筑依舊穩居第三名。從排名來看,上榜建企中有11家建筑業企業排名上升。
營收增長反映建企的強勁實力
眾所周知,《財富》世界500強的評判標準,最重要的一條是營收。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約為31.7萬億美元,比去年下降5%。進入排行榜的門檻也從254億美元下降到240億美元。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榜建筑企業去年總營業收入約為10539.9億美元。但細看榜單,中國建企與國外建企營業收入形成強烈反差。中國建企中,除太平洋建設集團的營收下滑外,其余9家企業營收普遍上漲,且平均增速為14.7%。其中,廣州建筑集團營收增長36.6%。而國外4家建筑企業營收出現負增長,平均降幅約為6.8%。
中國建筑企業的表現是整個建筑行業發展的縮影。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國建筑業攻堅克難,率先復工復產,全年實現穩步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6.4萬億元,同比增長6.2%,支柱產業地位穩固。
利潤率低折射建企發展的隱憂
今年,135家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企業平均利潤約35.4億美元,與美國企業的平均利潤51億美元差距不小。中國企業利潤偏低這已是多年存在的事實,中國建筑企業也不例外。同時,多年來,建筑業利潤普遍低于其他行業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國建筑企業利潤低下的情況,從以下幾組數據中可見端倪:
上榜建企中,太和房建利潤率最高,達4.7%;其次是太平洋建設集團,其利潤率為3.5%;法國萬喜利潤率為2.8%。其余企業普遍低于2%。
過去十年來,我國建筑業產值利潤率平均約為3.6%,而世界500強中國建企的平均凈利率約為1.6%。從今年數據來看,世界500強中國建企的平均凈利率僅僅為1.24%,而4家國外建企的平均凈利率為2.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全球建筑企業利潤率普遍低于往年,但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同行業內相比,中國特大型建筑企業贏利水平遠低于國外大型建企,同時也遠低于國內整個行業水平。
我國建筑業利潤長期低下,已成為行業和企業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盡管如此,我國建筑行業增速卻始終保持較快增長,行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惡性競爭愈演愈烈,這種狀況嚴重威脅到行業的健康發展。
業內專家與企業家普遍認為這些現狀是由兩種情況造成的:一是產能過剩,二是生產方式落后。因此,近幾年,國家大力出臺政策,推進建筑業健康發展。比如,推進建筑總承包,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盡快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建造發展模式和實施經驗等。(本報記者 蘇艷蕾)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