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記者從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為提升城市競爭力和改善城市面貌,相關部門擬組織開展《合肥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將通過重點普查棚戶區、城中村、舊廠房、老舊小區、舊商業區等資源,建立統一的城市更新項目庫,確定新一輪重點城市更新片區,加快推進生態修復、肌理重塑、功能完善,補齊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短板。
全市層面建立統一更新項目庫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
城市更新包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城市更新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保護與傳承歷史文脈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為科學有序推進合肥市城市更新工作,建設宜居宜業的人民城市,相關部門擬組織開展《合肥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
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廬陽區、包河區、蜀山區、瑤海區、經開區、高新區、新站高新區的城區實體地域范圍,總面積536.96平方公里。近期規劃至2025年,遠期規劃至2035年。
規劃將對標滬寧杭,學習廣州、深圳等先行城市經驗,重點針對當前城市更新管理體制、更新方式、政策措施、推進機制、運作模式、公眾參與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系統性研究。全面回顧合肥市實施舊城改造與更新的歷程,客觀總結精品城市建設、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各類城市更新活動取得的成效以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
結合各區的項目儲備情況,在全市層面建立統一的城市更新項目庫,制定各類城市更新活動的“十四五”實施計劃和年度計劃。并借鑒外地城市更新機制和政策制度,探索創新合肥市在項目推進、融資渠道、土地出讓、土地儲備、公眾參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融資渠道、公眾參與等方面
探索創新政策
今后,合肥將進一步梳理城市更新資源,明確城市更新對象,制定更新對象的分類和界定標準。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分析研判各區發展現狀和建設條件,研判各區城市更新的潛力和規模,為構建合肥城市更新空間結構體系提供支撐。
重點普查城區范圍內的棚戶區、城中村、舊廠房、老舊小區、舊商業區等低效用地,全面掌握此類區域的現狀用地性質、權屬、建筑、人口、配套設施、道路交通、生態要素、歷史建筑、產業分布、健康安全等基本信息和相關規劃情況,運用大數據手段,分析各類更新區域現狀存在的問題。
根據國家要求,結合合肥市實際,提出城市更新總體目標、原則及更新策略。劃定城市更新單元,謀劃重點片區用地優化方案和設計導引,確定重點城市更新片區,系統分析片區內居住環境、設施配置、產業發展、交通組織、用地性質、城市風貌等,提出用地優化方案和更新改造方式。(吳 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