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進一步提出,湖南在“十四五”將實現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少于4.21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9%,森林蓄積量不少于7.1億立方米,自然保護地面積比例穩定在11%左右。
根據《規劃》,2035年的遠景目標: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形成,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全面實施,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權益充分彰顯。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現代化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穩固,綠色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國土空間品質、生態保護質量、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鄉級國土空間規劃預留
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
《規劃》提出,要完善用地保障模式,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全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劃》要求,助力“三高四新”戰略落地實施。強化國土空間和資源要素保障,優化浙江省產業空間布局,加快產業園區整合優化,保障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助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注重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推進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融合發展,發揮好測繪地理信息基礎保障作用,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深化自然資源管理和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保護資源上監管從嚴、在保障發展上簡政放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助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湖南將進一步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引導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向城鎮開發邊界內集聚。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預留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支持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求,助力打造“接二連三”全產業鏈。省級每年安排至少10%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村產業等鄉村建設用地。對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應保盡保,單列用地指標。
連續5年每年評出
20名優秀鄉村規劃師
《規劃》強調,為了建立優勢互補的空間格局。湖南要加快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劃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落實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空間要求。湖南主要從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村莊規劃助推鄉村振興、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強化監督實施四個方面進行聚焦,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
村莊規劃助推鄉村振興方面,長沙正逐步建立鄉村規劃師制度,由長沙市委組織部和縣市級鄉村振興主管部門共同建立人才庫,直接面向鄉鎮提供規劃師人才。今年起,長沙市將連續5年每年評出20名優秀鄉村規劃師,發揮榜樣引領帶動作用。
實施“一江一湖三山四水”
生態保護修復
湖南將從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礦業轉型發展等方面,科學布局和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推動形成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
《規劃》提出,實施“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保護修復。湖南將加強長江岸線湖南段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長江大保護。開展洞庭湖區域洪水調蓄與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洞庭湖和長江整體的水利聯系,提升區域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開展武陵-雪峰山區、南嶺山地帶生物多樣性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修復和羅霄—幕阜山區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修復,加快區域生態廊道建設,推進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提質,確保生態網絡結構完善。(易思含)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