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中國安能一局南寧分公司平南鄉村風貌項目部書記,被大家稱為施工一線的“拓荒牛”,他帶領的黨員先鋒隊有著“不服輸”“能吃苦”“有干勁”的標簽,以至于這個團隊進駐貴港市場一年來,三區一市一縣處處都飄揚著中國安能的旗幟,從市里縣里到鄉鎮村屯,人人都為中國安能人豎起大拇指。
不認輸
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金秋十月,中國安能一局實施屬地戰略的第一個EPC道路工程九凌湖大道項目緊急開工,甘蔗林、沼澤地、棱角山、蝦塘、稻田成了李斌國慶小長假唯一的“打卡景點”。
九凌湖大道項目,是典型的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先是營地選址,考慮到項目在野外,不能把營區放城市,李斌便一個村一個村地看、一個村一個村地問,看了很多、找了無數,有的是住宿不合適,有的是展示形象不方便,就在他感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最后終于在九凌湖景區邊上找到一塊空地。在分公司領導的指導下,僅用6天時間搭建成了一座兵味濃、戰味濃,非常符合軍轉企業特色的準軍事化“野戰營區”,之后迅速在全工程局推廣。
安頓之后,便面臨征地問題。因當地青壯年都去了外地打工,所征收的地塊甘蔗未收,老人們心心念念,征地成了“卡脖子”的事。“沒人收我們就出人,思想不通我們就上門做通”,項目負責人易志高定下決心后,李斌和項目部的同事們白天化身為“砍蔗人”,晚上則從這一家到那一家開始串門,不到一個星期,周邊4個村委23個村的人,都認識了這群穿著橄欖綠卻沒有肩章的安能人,以誠待人的他們很快就和村民成為了朋友。
前期工作完成后,業主要求按圖施工。在設計沒有出具完整圖紙前,給的是坐標和各種專業術語,項目部的同志不懂就學、不會就問,找專家、查網絡,李斌身先士卒,日夜輪班奮戰,白天鉆甘蔗林、入沼澤地、爬棱角山、進老鄉門,夜晚開協調會,研究圖紙,優化設計,討論方案,解決難題。“書記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干勁兒,更有一股‘拓荒’的闖勁兒。”項目負責人易志高這樣評價他。
如今,8米寬10.8公里長的二級公路已全線貫通,老百姓不再需要獨輪車,幾十噸大貨車直通蔗田邊。
帶隊伍
誰都是從不會到會
作為試點的平南縣良凡屯已從紅磚綠苔的舊樓房變成了如今的和諧美麗、生態宜居、美麗新鄉村。大安的長塘、武林的新羅等19個村屯也迎來了可喜的變化。這變化是這幫奮進、堅強、有韌勁兒的中國安能人催化的,而李斌正是他們的領頭雁。
鄉村風貌項目最大、最難的工作就是協調。既要跟政府溝通,又要跟各村屯老百姓做工作。項目部負責的區域面積達1000余平方公里,施工戰線長達35公里,共涉及4個鄉鎮19個村屯點,2000余棟房,協作隊伍施工人員高峰期多達2000余人。一連串龐大的數字讓李斌頭疼,駐點人員怎么選,協作隊伍怎么管,工程質量怎么驗,施工安全怎么保,都是棘手的問題。
項目部因地制宜,按照“一人一個點、三點成一面、三面為一鎮”進行施工布局,心細的李斌每天都要奔走一趟,無論是在政府談黨建聯建、還是在鄉鎮村屯聊服務鄉村、或者在施工現場查安全質量、在材料庫房盯一螺一帽,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從縣長辦公室到村里85歲老太、從繁華的鎮隆街頭到僻野的小戶村屯,他把溝通、匯報和協調做到極致。
就是在這群人的齊心協力下,平南“兩高”沿線舊貌換新顏,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征服了評比專家,在2021年8月,全廣西組織的自治區驗收評比中,平南鄉村風貌提升項目在全廣西名列三甲,受到自治區通報表揚,并作為全區試點進行推廣。
柔情處
書記有時也會認輸
作為一名有著近20年軍齡的李斌,在外人眼里是剛強精干的一個人,很少見到他皺眉或者認輸,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對家人,尤其是兒子的愧疚,是一個一碰就輸的點。
轉企改革后,李斌變成了四海為家。2020年的春節,因工作原因他在九凌湖項目部留守,兒子李奕喬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回老家,只能在保姆家過節。
“爸爸,你出發了沒有”“爸爸,你到哪里了”“爸爸,你到了沒有,我在樓下接你呢”“爸爸,你...是...不是...又不回來了”...李奕喬不停地對著語音手表說著,可李斌又一次失約了。
這一天是李奕喬的生日,雖然是周六,但也是鄉村風貌提升項目完工的最后2天,要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的政治要求,李斌當然知道這個節點的重要性,不敢絲毫懈怠,更不好意思把“回家給兒子過生日”的要求向領導提出來。不“輸”的書記終于從心底認輸了,一種難以名說的糾結在心底撞擊。
天生傲骨又豈能服輸,這就是李斌,一個無懼風雨和挑戰,一個不服“輸”的書記,用他的韌勁和堅強感染著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蔣元龍)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