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建筑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近期組織開展了全市裝配式建筑質量專項大檢查。經查,龍興家園復建點工程被通報處理,“搭積木”蓋房子質量今后需要進一步提升。
全市在建民用裝配式項目過百
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市在建民用裝配式建筑項目106個,建筑面積達到1325.63萬平方米,新開工項目30個,建筑面積288.9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為18.87%,裝配式建筑面積年均增長超過50%。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合肥裝配式建筑規模力爭達到2000萬平方米/年,減少碳排放量近30%,實現全產業鏈年產值達2000億元。全市將形成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打造立足安徽、面向長三角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
在“十四五”期間,合肥在裝配式建筑市場應用上,將更加注重示范引領,推動科技創新。到2025年,計劃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5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2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0個。
截至9月底,合肥市在建民用裝配式建筑項目106個,建筑面積達到1325.63萬平方米,新開工項目30個,建筑面積288.9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為18.87%,裝配式建筑面積年均增長超過50%。
“1+5”建造模式基本成熟
檢查組隨機抽取各縣區8個在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其中裝配率超過50%的裝配式建筑面積為90萬平方米。采取抽查工程實體、抽樣檢測預制構件及連接件、原材料和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檢查了裝配式建筑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和預制構件生產質量等。
本次抽查的項目中既有裝配式保障性住房也有商品住房,既有裝配式鋼結構也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項目共涉及8家建設單位、4家本土總包單位、4家外地總包單位、7家監理單位、8家設計單位,并對全市構件廠實施全覆蓋檢查。
檢查發現,現階段合肥市裝配式建筑推廣的“1+5”建造模式基本成熟,裝配式建筑從項目策劃、方案設計、深化設計到構件生產、運輸、安裝、驗收等環節得到卓有成效的管控。灌漿工、吊裝工等關鍵崗位人員逐步形成穩定的專業化隊伍,裝配式建筑鋁模板得到廣泛應用,后澆混凝土成型質量大幅提高,鋼結構現澆樓板免支撐施工,節材增效、成效顯著。
預制構件生產質量還有待提升
本次檢查中,也揪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設計質量上,部分項目立面造型復雜,設計優化不夠,存在局部構件超長超重,造成生產、運輸、安裝等風險隱患。
在施工環節,部分構件鋼筋位置、間距、保護層厚度偏差較大,外伸鋼筋隨意彎折。樓梯間、陽臺等處預制構件臨時支撐點設置不合理;部分項目外墻板臨空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等。檢查中發現產品質量控制不嚴現象,反映出預制構件生產質量還有待提升。
“共提出問題84條,下達意見書13份,提出問題140余條。”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作為重要的復建點項目,龍興家園工程本次查出問題較突出,因此對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通報批評;對總承包單位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給予記不良行為記錄并扣信用分。(吳 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