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建筑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載體。
一、重視建筑業重要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和人居改善。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建筑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分別約為7.3萬億元和26.4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7.18%和25.98%;縱觀十年,從2011年至2020年,建筑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值也維持在6.98%和25.74%。2020年廣西地區生產總值為22156.7億元,其中建筑業增加值和建筑業總產值分別為1816.1億元和5853.24億元,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2%和26.42%,分別高出當年全國0.44個百分比和1.2個百分點,說明廣西建筑業的支柱作用尤為突出。住建部部長王蒙徽介紹,2020年,建筑業為全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5000萬個,建筑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城鄉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指出,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住房水平顯著提高,同時仍存在整體性缺乏、系統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夠等問題,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尚未根本扭轉。近年來,廣西加快培育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等九大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汽車、機械、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高端石化、高端綠色家居等7條重點支柱產業鏈。2020年廣西第一、二、三產業的占比分別為16.05%、32.08%和51.87%,而臨近的廣東分別為4.31%、39.23%和56.46%,上海分別為0.27%、26.59%和73.14%,北京分別為0.3%、15.83%和83.87%。綜合可見,廣西的農、林、牧、漁業等第一產業的貢獻比重較高,且對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等及建筑業在內的第二產業的依賴程度較大,在碳達峰、碳中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相較更顯突出。住建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九大方面提出了37項具體實施意見;建筑雜志社社長文林峰在解讀中提到,建筑業由于建設方式粗放,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以及質量通病、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在科技創新、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減少污染與排放等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助推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建設低碳城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快速穩健推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 “十三五”期間,廣西也相繼出臺了《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促進我區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建筑鋼結構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廣西裝配式建筑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關于在自治區裝配式建筑試點城市新建建筑中推廣應用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預制內外墻板的通知》等7份裝配式建筑相關文件,建立了試點示范認定、專家管理制度,提出了用地、財政、金融、稅費、市場環境、人才等支持政策,明確了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玉林、賀州市先后被評為國家級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按照“以點帶面、試點先行”的發展思路,廣西設立了南寧、柳州、玉林及賀州為自治區級裝配式建筑綜合試點城市,設立梧州和防城港為裝配式鋼結構住宅試點城市。截至 “十三五”末,廣西產業園區已投產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8家,其中PC產業基地16家,鋼結構產業基地22家。
建筑業是廣西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要牢牢把握“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智能建造帶動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加速推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賀州學院建筑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