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實施建筑領域‘數字化改革’助推建材管理躍上新臺階”——2021年第四期“寧波城市建設”主題沙龍召開。本次沙龍由寧波市城科會、寧波市住建局和寧波晚報聯合主辦。
沙龍聚焦寧波市建材領域的數字化改革。該市在全省率先啟用了預拌混凝土“甬砼碼”應用,為全市的建筑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寧波市城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史濟權表示,建筑材料管理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傳統的管理方式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已不相適應,通過數字化改革,使建材產品鏈信息公開透明,產品全過程可追溯,推動建材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邁進。
什么是“甬砼碼”,寧波市為何要推出“甬砼碼”應用
寧波市建材管理中心四級調研員荀啟紅說,“甬砼碼”應用場景是以打造市級預拌混凝土產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場景,以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工廠端”全面啟用電子合格證作為認定混凝土“出生證”的唯一依據,實現生產、銷售、運輸、使用等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產品的全過程追溯。
2021年10月,寧波市建筑材料管理服務中心在全市預拌混凝土行業全面應用電子合格證——“甬砼碼”。
“從推廣情況看,‘甬砼碼’的應用,一是使行業亂象得到有效治理;其次,企業質量意識明顯提升;三是通過‘甬砼碼’應用,可實時掌握全市原材料庫存和項目工地混凝土需求,為管理部門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荀啟紅表示。
“甬砼碼”的應用,讓監管由線下轉為線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江北區建材管理中心主任李建剛介紹說,推行“甬砼碼”應用后,通過寧波市地方建筑材料全過程在線監管平臺,逐步實現建筑材料全過程數據共享、信息互聯,能追溯每批次材料,對加強建筑材料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技術支持。
李建剛表示,監管上最大的不同是由線下轉為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由被動轉為主動。“以前我們不能實時掌握某個項目是否進行了混凝土澆筑,澆筑時間、部位、方量及強度等級等信息無法第一時間獲取。現在,我們可隨時查看任何一個項目、任何一個部位的混凝土澆筑信息,能主動對項目進行監管,進一步落實工地現場三方交驗,確保混凝土工程質量。”
“監管平臺”的應用,使得監管效率顯著提高。“我們將所有混凝土公司都納入監管,每輛混凝土車都安裝了實時定位系統,保障混凝土在初凝前到達現場,從源頭把控品質和產量。”
通過監管平臺的大數據,能第一時間了解每個項目建設進展,還能獲悉夜間施工等違章作業情況,確保文明施工。此外,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對企業異常行為進行智能化分級預警,引領企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甬砼碼”改變企業傳統生產模式,強化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控
“‘甬砼碼’的應用,改變了企業的傳統生產模式,尤其是電子合格證的使用,打擊了非法攪拌站,企業市場行為日趨規范。”寧波市預拌混凝土協會副會長、今新集團董事長成瑞寶說。
成瑞寶介紹道,“甬砼碼”應用,要求企業實時填報、采集原材料進場、檢驗等信息,比對生產數據,這樣能有效杜絕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及“未檢先用”等現象的發生。
其次,推行“甬砼碼”需實時采集生產數據,要求隨車攜帶出廠合格證,比對生產配合比和設計配合比一致性,核對原材料檢驗批次及預拌混凝土出廠檢驗頻次,強化了企業的質量管控。
此外,“甬砼碼”應用實行檢測數據互聯互通,杜絕弄虛作假行為,有利于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與使用單位對產品質量標準的責任界定。
“甬砼碼”讓行業頑疾,在大數據監管模式下找到了“破解藥方”
寧波市在“甬砼碼”的應用推進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寧波市建設數據與檔案管理中心副主任商海峰說,宏觀上看,“甬砼碼”的推行,杜絕了代生產、代開合格證、現場攪拌等違規現象,打擊非法攪拌站成效顯著,困擾多年的非法攪拌站頑疾迎刃而解。
從微觀上看,細化到每一盤攪拌的工控生產數據、每一次檢測的原始記錄、每一輛車的運行軌跡等全過程、全鏈條的數據采集,為精細化管控提供了新的監管手段和監管模式。“每輛車運載了多少混凝土、從哪批原材料生產而成、最終用到了哪個工地哪個部位,和工程設計要求是否一致等疑問,均交由大數據分析處理,原先需要監管部門現場翻閱臺賬、比對資料事后抽查監管,變成了實時分析、及時預警的事中監管,有效緩解了監管部門力量配備和監管要求日益增加的矛盾,將問題發現在萌芽,處置在當下。”商海峰說。
“‘甬砼碼’的推廣應用,使得行業頑疾在大數據監管模式下找到了'破解的藥方',為市住建局數改工作的全面深化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并為全省住建領域數改提供了寧波經驗。”商海峰說。
“甬砼碼”可保障結構混凝土質量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錢曉倩表示:“我們平時所說的混凝土質量,通常是指結構混凝土實體質量,核心指標是混凝土強度,其次是裂縫、孔洞、蜂窩麻面和露筋等缺陷,而耐久性指標很難現場判別。”
“甬砼碼”旨在強化過程管理,除實現各要素數字化過程管理外,還明確了根據標準實施出廠檢驗和交貨檢驗,根據規范進行工程質量驗收檢驗和實體檢驗,職責明確,這對于防止運輸過程和現場加水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結構混凝土質量保證的基礎。
錢曉倩建議,“甬砼碼”向上延伸到對部分重點原材料的質量監控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樣要強化過程管理和監控。
據了解,今年以來,寧波市建材管理中心探索推動地方建筑材料行業“數字工廠”建設,探索運用視覺檢測、工業AR/VR、物流追蹤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革新生產方式,以數字驅動生產流程再造,率先在全國、全省搭建城市級建筑產業互聯網運輸、使用智能化平臺,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期間,寧波地方建材數字化改革目標,是統籌運用數字化手段、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思維,推動預拌制品、預制部品(件)監管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實現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從源頭上精準管理,推動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進一步好轉。
為加快推進和預拌制品、預制部品(件)等關聯的地方建筑材料全面納入“甬砼碼”應用場景,寧波市計劃2021年12月底前,啟動建設用砂在線監管試點,基本完成全市所有預拌混凝土企業“工廠端”電子合格證簽發和建設工地“工地端”簽收100%;2022年6月底前,實現全市所有建設用砂(石)企業全覆蓋,并啟動預制管樁、預制管片等裝配式建造企業開展試點應用;2023年底前,實現除水泥外的預拌制品、預制部品(件)主要材料全部納入數字化監管范圍。(周科娜 劉 波)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