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無錫全面摸清了長江入河排污口以及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的“家底”,理清了全市7800多個入河入湖排污口的“來龍去脈”。記者昨從無錫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無錫長江太湖、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監測溯源,本月起將根據“名錄”啟動分類整治。
入河入湖排污口是污水入河的“咽喉”。2019年5月,無錫長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專項行動正式拉開帷幕。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多支專業排查隊伍,沿江沿湖實地排查排污口。
無錫水網密布、水系復雜,而排污口點多面廣,隱蔽性極強。排查人員沿長江干流岸線和太湖湖堤軸線向陸地一側2公里范圍,采用“天地”結合、“人機”互補的方式,穿稻田、跨溝渠、爬灘涂,完成了生態環境部交辦的長江太湖入河入湖排污口的“大體檢”。在去年完成監測溯源的基礎上,今年又繼續完善排污口的信息。目前,無錫市已完成最終核定的排放口的重新分類、命名的信息修改及審核工作,建立起長江太湖入河排污口名錄。
接下來,將對長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進行分類整治,并持續開展對排污口的監測采樣。在每個排放口建立二維碼,掃碼便可以看到相關信息,如排放口類型、責任主體、排放要求等。
據介紹,今年針對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無錫已通過“查、測、溯”列出了“問題清單”,并據此制定了“一口一策”的整治方案。本月起將啟動整治工作,力爭年內完成長江太湖排污口50%的整治,太湖流域排污口30%的整治,明年完成全部整治工作。
關注——
如何找到“潛伏”的排污口?
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確定了53條主要河道和21個湖(庫),以及無錫市十四五期間新增國省考斷面所在的12 條河流(湖庫)為本次排查整治范圍,同時還覆蓋了沿河、沿湖工業園區、畜禽養殖等區域。經過一級排查,發現疑似排放口6447個、敏感區域2765個,并進行二次排查,現場核實排污口5200多個。
工業企業排污口整治是全面整治排污口的重中之重。因此,無錫組織江陰、宜興等地對工業集中區開展重點三級排查,共排查29個工業集中區,涉及40條河道,發現了39個疑似排放口。
近來,又對排查出的5200多個排污口開展監測溯源,尤其是不能查清來源和監測數據異常的復雜排污口開展重點溯源。“目前監測溯源工作已基本完成。”無錫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將重點緊盯“晴天出水、雨天排污”的排放口整治,確保污水不入河。 (袁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