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濟南今年重點實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改造過程中,相關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目前,全市49個片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已經完成90%以上,近七萬戶居民迎來嶄新生活。
(濟南老舊小區改造中 關學軍 供圖)
前不久,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五社區剛剛改造完成,如今,社區道路干凈平整,環境煥然一新,小區里曾經密密麻麻的電線蜘蛛網已經消失不見。實際上,雜亂無章的電線,既影響美觀,又存在安全隱患,是不少老舊小區面臨的共同難題,居民反映很大。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歷下區將這一問題列為重點項目。
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負責人馬玉樂介紹,這次改造下了大力氣,通過走地下管網,空中橋架,穿線入戶等方式,將原來私拉亂扯的線全部通過正規的方式,引入居民的儲藏室內。通過這次改造,既解決了小區的環境美化問題,同時解決了原來私拉亂扯電線,用電安全隱患問題。
改造過程中,甸柳新村街道還充分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在樓前屋后同步配建了50多處充電樁,方便市民充電。
得益于老舊小區改造,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活動空間也得到了有效拓展。 由社區閑置空房子改造而成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可以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和就餐等多項服務。
歷下區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負責人呂永亭表示,在推進過程中不搞“一刀切”,根據每個小區不同的特點制定改造方案按照“一小區一方案”原則實現居住環境的新變化,在保證基礎類改造的同時實行大片區改造,圍繞打造完整社區和15分鐘生活圈,由“基礎環境整治”轉向“補齊水電氣暖、民生服務設施”等短板。
老舊小區的蝶變,也在市中區上演。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王官莊街道八區社區,共有20多棟樓,917戶居民,得益于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居民們30多年來,第一次用上了集中供暖。
不僅如此,外墻保溫、外立面粉刷、雨污分流等20多項改造也在這個小區同步展開,相關部門還建設了上千平米的口袋公園和健身廣場,破舊不堪的老小區,變成了人人向往的新家園。
市中區王官莊街道八區社區綜合黨委書記于燕飛表示,早在去年的4月份開始,區住建局、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就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進行入戶征求意見,讓居民進行點單式的選擇,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說了算,居民全程參與改造的每個環節,爭取改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提升“顏值”,也要提升“內涵”。濟南從2015年展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第一階段重點是改善居住環境,解決老舊小區臟亂差的問題;第二階段,也就是從去年開始,改造的重點由“面子”轉向“里子”,由基礎環境整治轉向補齊水電氣暖、民生服務設施等短板。
今年截至目前,列入計劃的49個片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全面推進,涉及到的600多萬平方米項目平均進度超90%,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近七萬戶居民迎來新生活。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