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條路太難走了,整治以后道路通了、環境美了。”12月5日,在無錫市新吳區江溪街道坊前社區,74歲的蔡高對家門口的背街小巷改造由衷點贊。
蔡高住在坊前社區坊鎮路。這條不到300米長的道路是附近許多居民的必經之路,菜場、學校、銀行等分布在周圍。“幾乎每天早晚堵得水泄不通,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行人爭道搶行。下雨天更別提了,污水橫流,一腳踩下去全是泥。”老人回憶道。
新吳區城管局市容管理處處長王岳介紹,今年以來,新吳區把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切入點,全力解決環境差、秩序亂、行路難等問題,同時結合區域特色,“一街一品”打造精品街巷。
記者看到,改造后的坊鎮路中間加裝了隔離欄,破損路面進行修復并攤鋪了瀝青。各類管線全部入地,人行道路面平整加寬,專門設置了自行車停車位。沿街立面瓷磚經過清洗,墻體還畫上了彩繪,店招重新設計后令人耳目一新。“為了緩解‘停車難’,我們在周邊設置了5個停車場,可以停放1500輛車,2小時內免費。”江溪街道城管科負責人告訴記者,背街小巷改造不僅涉及“面子”,更是關乎群眾幸福的“里子”工程,因此在坊鎮路盡頭修建體育公園,以滿足周邊百姓日常健身鍛煉需求。
截至目前,新吳區190條背街小巷已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后的街巷管理如何確保長效常態?新吳區邀請百姓來“打分”。
在坊前社區新芳路與坊鎮路交叉口,豎立著一塊一人多高的電子屏,點擊后隨即跳出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就是新芳路的‘身份證’。”王岳說,屏幕上面顯示出這條路的“微路長”姓名和所屬街道,點擊下方“我要評議”,就可以開始打分。
住在這些街巷附近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新吳區把治理評價“表決器”交到百姓手中,實現道路街巷長效治理的全民參與。評議分干凈、整潔、有序三大塊,涵蓋道路、公共服務設施、綠化、占道經營、車輛停放等方面,如有建議,可留言、拍照上傳。系統后臺有道路街巷治理排名統計,并每月公布一次“成績單”,對排名靠后的,將問責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目前,市民手機打分評議已覆蓋新吳區所有背街小巷。(記者 浦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