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時,楊浦鞍山五村開始熱鬧起來,安東·西比克(Aldo Cibic)準時出現在樓下咖啡館。他經常穿著一雙黑色的大雨鞋,在老工人新村的弄堂里左穿右拐,他對這個街區很熟悉。
去年10月安東搬進這個人口密集的上海工人新村時,當地居民沒有人知道這個大胡子老外是誰。他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后現代設計流派孟菲斯派的創始者之一。跟著安東推開老公房綠色的防盜門,沿著舊樓梯往上走,便來到他的家。進門前,安東回過頭神秘一笑:“這個家我稱之為‘外星小窩’,它是我在上海做的一個實驗。”
“外星小窩”大隱于市
34平方米的老房子,臥室和工作室相連,還有廚房、浴室,空間雖小,“五臟俱全”。淺綠色的墻壁,亮紅色的廚房,鵝黃色的大工作臺上放著新鮮水果籃,桌前還有一張木色的藤椅。“有一天,我看到弄堂口有人坐在藤椅上休息,就叫助手幫我在淘寶上找。”他舒展著雙腿坐到藤椅上。
房子是洗衣店老板介紹的,當時找了好幾處,安東選中了這處。租下來以后,他又花了幾個月時間改造。“我所有的衣物,都在這一只行李箱里了。”安東指了指床后方的行李箱。物件不多,房間里有了大量的留白,身處其間絲毫不感覺局促。
這里的每個小擺件,背后都有“名堂”。比如工作臺和床的過渡區域放著一臺白色的黑膠唱片機。“這是意大利的一款經典唱片機,有50年歷史,可以進博物館了”。
凹進去的墻被做成置物框,帶有巴薩諾陶瓷底座、釉飾面和紅白條紋陰影的兩臂式臺燈就像一棵發光的樹,這是他自己的設計作品。意大利的朋友還送給他一臺自行車健身器。“這些東西都帶有意大利的印記,讓我想起家的感覺”。
床是休息和閱讀的空間。托盤式的床邊柜是安東好友的作品,實木制作的一排窗邊坐凳上放滿了書籍。陽光從橫直條的百葉窗縫隙中照進來,打開窗簾就可以望到樓下的稀疏光影與來來往往的人。“這不是一個豪華的房子,它就像一次試驗,花最少的錢,也可以讓它變得很漂亮。我非常喜歡這個社區,這是大城市里的安靜一隅”。
自己就是一只“小白鼠”
安東的工作室,就在家旁邊一棟名為“好公社”的紅房子里,毗鄰“未來生活原型街”。樓下是咖啡館、共享廚房和共享會議室,樓上是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的創意工作室,安東平時會和學生們在這里工作。
這是一個屬于社區居民的共享空間。“‘公社’的內涵就是共享,未來生活原型街是一個工作室的集合體,而這里更像是一個聚合社區、學校、科創企業的全人群空間。”“好公社”的負責人陸洲從同濟設計學院畢業后,全職負責這個空間的運營。
社區居民成了咖啡館的常客,與咖啡館同在一門之內的還有共享廚房、社區活動室等空間,供居民和創業者開展活動。共享廚房集合了各種智能化廚房設備,居民想宴請客人,只要提前買好食材,就可以用這里的廚具做菜。咖啡館的文藝氣息和共享廚房的煙火氣彌漫在弄堂里,激活了這個空間。
建筑師完成空間設計后,如何讓人走進來,是安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許多建筑家創造了空間,但沒有創造生活。我的工作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創造真實的生活。只有人們在這里聚合、共享,這才給空間賦予真正的意義。”
“我在做一個社區共享實驗,而我自己就是那只‘小白鼠’。”每當看到居民在共享社區里做飯、上課,看到咖啡館里坐滿了人,安東會很開心。“這里是我人生的一個新篇章,我有了新家、新的學生,我會把當年老師教我的勇氣和創造力教給我的學生們。”(記者 黃尖尖)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