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城市開發建設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外延式發展向集約型內涵式轉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預示著中國城鄉發展的新階段到來。城市更新不同于房地產開發也不是舊城改造,需要解決城市發展中包括產業、文化、環境、設施、居住等在內的眾多問題,是一門復雜的系統性學科,需要社會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商共討。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是城市更新行動的一項重要任務。9月,兩辦發布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強調要在城鄉建設中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繼清華大學張杰教授之后,又一位多年扎根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城市規劃專家即將走入城市更新大講堂。他就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先生。日前,CBC城市更新研究院就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的保護更新等問題對張廣漢先生進行了專訪,本文為訪談實錄。
張廣漢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與歷史名城規劃研究所主任規劃師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01 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
Q:如今,中國已經進入城鎮化的“下半場”,逐漸由增量發展進入存量改善的時代,城市更新成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可否從理論研究和實踐的角度,談談應當如何推進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
張廣漢:城市更新的方式從過去大拆大建走向以人為本的微更新,是中國城鎮化“下半場”的必然選擇,也是歐美國家普遍采取的主要方式。例如英國二戰后經歷了從重建到更新再到內城區的復興這一過程。城市規劃建設更加注重綜合和協調發展,注重多部門(包括歷史文化保護部門)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為了解決城市問題,并為衰退地區的經濟、物質、社會和環境情況帶來持久改善,1978年英國政府開始推動內城的城市復興。具體舉措包括:設立復興基金;以問題為導向,以適應和改善老城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經濟質量為目標,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和社區參加的廣泛城市合作伙伴組織;有效利用當地自然、經濟、人文資源;通過讓所有擁有合法利益的業主最大可能地參與與合作來設法滿足多數人的意見,以實現內城復興的目標。
倫敦考文市場歷史街區 © 張廣漢
Q: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園一樣。”請您結合中國古代的營城智慧和實際項目經驗,談一談在這一輪的城市更新中,如何才能有效運用傳統智慧,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形態格局?
張廣漢:我國古代城市在選址和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與山水自然環境的關系。比如杭州就呈現出城湖合璧、靈秀精致、疏朗開放、山水城相依、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的風貌格局。杭州的老城更新特別注重保護城與山水的視線通廊,嚴格控制西湖周邊的建設和建筑高度,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安徽淮南的壽縣古城城墻內保留低洼水塘并與護城河巧妙貫通,直到現在還起到公園綠地和防洪排澇的雙重作用,這些營城智慧是我們城市更新、建設韌性安全城市必須學習的。
Q:您認為位于中西部地區的城市更新項目,如正在進行中的興義城市更新應該采用怎樣的思路?在社會由信息時代向工業 4.0 時代過渡的背景下,這一類城市的發展機遇在哪里?
張廣漢:貴州省興義市是個山水如畫、生態環境優美的地區,只是在幾十年來的舊城改造中逐漸失去了特色,改變了城市與自然山水環境的關系,歷史文化資源也消失殆盡。中西部地區,只有宜居、宜業、宜游,才會留住人、留住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在信息時代和工業4.0時代找到機會,城市和區域才會有發展機遇。興義的城市更新計劃,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02 文化引領的城市更新
Q:對于非歷史文化名城的一般城市,或者大量普通縣城,如何挖掘并利用其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帶動老城更新和發展?
張廣漢: 最近兩辦的發文《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若干意見》是包括非歷史文化名城的一般城市的,也包括大量的普通縣城。在進行老城的城市更新的時候,應該挖掘、保護和利用其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帶動老城的更新和發展。首先通過規劃調查確定城市的特色地區,明確每一個特色地區需要保護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城市更新的機會和策略。其次,以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作為引擎,以基礎設施改善作為基礎,以新的文化功能引入作翅膀,啟動周圍片區的城市更新和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對年輕人回到老城的吸引力。
Q:您深度參與了重見永新古城再生計劃,在實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大背景下,您認為這一古城再生計劃對于推進縣域范圍內的就地城鎮化有何推進作用?
張廣漢:重見永新古城再生計劃是個很好的城市更新實踐,通過政府加企業,策劃、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和運營管理相結合,活化利用原有街道空間,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和地方特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把衰敗的老城區變成吸引年輕人回來居住和就業的活力城區,對縣域范圍內就地城鎮化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江西永新老城更新后吸引年輕人 © 張廣漢
03 歷史文化名城與街區的保護與再生
Q:您曾主持北京景山八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陟山門街歷史文化保護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四川閬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項目。您如何看待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街區保護規劃中,保護與發展之間矛盾的關系?
張廣漢:平遙、麗江、閬中等很多歷史文化名城證明,保護也是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1998年我第一次去閬中,是因為有人報告說閬中要舊城改造,要把老城拆掉。當時主管全國名城的建設部副司長王景慧先生,帶著我去了閬中,制止了大拆大建。那時的閬中經濟落后,老城房屋年久失修,基礎設施缺乏,剩下的居民多是老年人和低收入者,百姓和許多市領導都覺得歷史街區沒有保護價值,也不知道怎么保護。王司長就讓我帶領中規院名城所的隊伍駐扎閬中,編制保護規劃并指導實施,選華光樓歷史街區做保護更新試點,住建部還撥了三次款,修繕沿街的房屋和立面,改善沿街的基礎設施,取得很好的效果。當地居民和市領導從不理解逐漸變得理解和支持,2001年聘請我做閬中市政府的顧問,2003年又請我帶隊做了閬中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和所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詳細規劃,經過十幾年不間斷地保護更新,閬中老城的基礎設施基本改善,歷史街區得到修繕,年輕人回到老城區居住和開店就業。2018年閬中古城接待游客120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3.6億元。保護主導下的城市更新,讓閬中名城得到保護,增加了居民就業和收入,促進了閬中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閬中華光樓歷史文化街區整治后 © 張廣漢
Q:張杰老師在城市更新大講堂第二講中談到:“如果把城市遺產做成了一具具僵尸,我們就走到了保護的反面。”請您結合實踐經驗談一談,在城市更新時代,我們要如何協調好保護與活化利用的關系,使歷史文化街區得到保護的同時重新煥發活力?
張廣漢: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好的利用也是最好的保護。城市更新是滿足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為了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民生改善,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保護修繕建筑外觀的同時對內部設施進行現代化更新和成套化改造,滿足居民現代生活的需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允許植入新的文化功能,保持街區的活力,讓歷史文化街區在現代化過程中得到新生。比如揚州仁豐里小區、閬中和平遙的歷史文化街區、北京陟山門街歷史文化街區等等都是好的案例。
現階段處于大拆大建向微更新轉型的過渡期,許多地方政府還傾向于把原有居民和商業全部搬遷搞旅游開發,不僅動輒幾十個億搬遷費用,投入過大,而且也容易造成把城市遺產做成了一具具僵尸,缺少活力,由于大投入帶來的高租金,傳統商業難以為繼。比如,北京2008年改造的前門大街和鮮魚口歷史文化街區就面臨這一問題。
北京陟山門街歷史文化街區整治后 © 張廣漢
更多張廣漢老師關于城市更新的觀點思考和實踐經驗分享,敬請關注11月10日19:30城市更新大講堂第七講《張廣漢:歷史文化街區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新生》。
城市更新大講堂 第七講
歷史文化街區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新生
The Second Spring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in the Modernisation Process
主講 張廣漢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住建部科技委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
時間 2021年11月10日18:30—20:30
主辦 CBC建筑中心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杏石口路50號中間建筑藝術家工坊3層
方式 現場參與或觀看直播
無論你是城市更新領域的管理者、專業人士、參與方,還是關注城市更新話題的市民,都可以通過城市更新大講堂,與大師直接交流。
如何提問?
當前城市更新行動正在各地推進。你對于城市更新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困惑和思考?你想向大師提出什么問題?
歡迎把你的問題告訴我們。我們將進行優選,請大師在講座現場直接解答。
【提問方式】
1、文末留言,說出你對于城市更新的疑問和困惑。
2、進入CBC建筑中心公眾號——點擊“大講堂”中的“項目咨詢”模塊——填寫問題與困惑——進行提交。
【提問福利】
提問的讀者有機會獲得價值268元的云聽年度VIP體驗卡。
(云聽APP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高品質聲音平臺,匯聚了國學經典、文藝雜談、評書故事、名家說史、榜單音樂、暢銷圖書等眾多品類的音頻資源,VIP用戶享有更多暢聽特權)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