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都沒想到,我們老房子也能裝上電梯。我住5樓,上下樓是件費力的事,以前不愿下樓,現在加裝上電梯后方便了,經常下樓到社區遛彎兒。”看著新加裝的電梯,家住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新房子社區86號5-3房的張天鳳喜滋滋地說,60多歲的她在這棟樓里已經住了20多年。
讓居民告別“爬樓時代”,提升幸福感
據北碚區朝陽街道新房子社區黨委書記唐海燕介紹,張天鳳住的新房子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社區共有68棟樓、1640戶、3045人,60歲以上的老人占一半以上。社區樓棟層數多數在8-12樓之間,沒有電梯,老人們出行很不方便。
為方便居民們的出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在重慶市北碚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支持指導下,新房子社區黨委從舊樓加裝電梯的需求出發,引導各單元推選、委托居民代表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員會,操辦加裝電梯具體事務。居民自治管理委員會邀請加裝電梯設計方、施工方、居民、街道和社區等進行研討,就居民關心的施工擾民、電梯安裝、后續維護等問題進行多次溝通協商,幫助居民形成合適的加裝方案。
據了解,新房子社區有條件安裝電梯的32個樓棟中,目前有23棟完成安裝,其余的正在辦手續或安裝中,新房子社區變成了出行方便的“電梯”社區,居民圓了“電梯夢”。
如今,老樓房裝上了新電梯,不少曾經想搬走的居民都打消了念頭。張天鳳說:“對我們老年人來說,老舊住宅最大的問題是爬樓梯累,現在加裝了電梯,我們就不用搬家了。”
重慶市北碚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楊波濤說:“電梯雖小,卻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每一處細節都要用心打磨,一部部電梯,不僅解決了老舊小區居民的‘爬樓’難題,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我們今后還將加大力度推進此項工作”。
加強頂層設計,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機制保障
新房子社區是重慶市積極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重慶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已累計實施1842個小區,337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7.6萬戶;在老舊小區中已完成加裝電梯2129部,正在實施加裝電梯1340部。
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唐勇介紹,為切實滿足老舊小區居民加裝電梯的迫切需求,破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困難問題,重慶市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技術標準,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
據了解,《重慶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小區加裝電梯,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完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及后期管理機制,對不具備引入物業服務企業的小區則采用居民自治或街道、社區治理等方式對電梯進行后期管理。同步完善相關技術標準,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出臺了《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技術標準》,明確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階段的技術要求。重慶市還印發《關于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城鎮老舊小區自住住房加裝電梯費用的通知》,給予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公積金政策支持,明確加裝電梯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年內,可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支付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費用。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也分別出臺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具體政策文件和實施方案,形成了市、區縣兩級推進保障機制。
激發群眾積極性,多舉措保障加裝電梯安全運行維護
城鎮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為激發群眾積極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針對加裝前、加裝中和加裝后的不同情況精準施策。
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物業監督管理處處長居梁介紹,加裝電梯工作啟動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依托屬地街道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協調作用,廣泛宣傳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激發群眾加裝電梯積極性,積極引導黨員、居民代表發揮帶頭作用,逐戶動員、制訂方案、征求意見、化解矛盾。
在加裝電梯工程啟動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幫助街道社區指導實施主體通過招標或采購方式擇優選取施工單位,協調規劃自然資源、消防救援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切實加強監督指導,督促參與加裝電梯工程的相關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協助解決土地、管線等問題。
在加裝電梯工程竣工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支持街道組織各相關單位、專家進行綜合驗收。通過政府補助、群眾籌資、公共收益三者結合建立后期運行維護基金,并根據小區居民意愿,選擇引入物業服務企業、成立物業服務中心、建立業主共商機制的方式實施電梯管理維護。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