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四大創新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及“全產業鏈發展”戰略;建設交通強國樣板城市、數字先鋒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月19日,《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意見》印發,提出科技創新、產業支撐、輻射帶動等7大能力突破,圈定24項重點任務,吹響濟南強省會建設沖鋒號。
在科技創新方面,濟南將以全力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實施齊魯科創大走廊區域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兩年行動,形成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大學龍山創新港“四大創新圈”;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濟南路徑”,面向前沿領域共性需求,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新材料、基礎軟件等領域,實施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計劃;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
為實現產業支撐能力新突破,濟南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工業基礎軟件等研發創新能力;實施“全產業鏈發展”戰略,深入推行“鏈長制”;實施“未來產業引領”計劃,重點突破量子科技、區塊鏈、空天信息等前沿技術創新領域,率先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服務經濟中心城市。
實施意見中還提出,在提升省會綜合承載能力上實現新突破。濟南將著眼促進全域資源優化配置和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構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東部,以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支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強區域發展聯動,加快建設現代化東部城區,集中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主陣地。西部,發揮交通樞紐和高校園區優勢,推動產城融合、校地融合、區域融合,加快打造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勝地和醫療康養高地。南部,堅持以更大力度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加強泉水補給區生態修復保護,增強水源涵養和森林碳匯能力,保護好城市“綠肺”和泉城“水塔”。北部,堅持把北部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集中優勢資源,加大開發力度,推動黃河北地區加快崛起。中部,突出泉城文化特色,彰顯歷史文化名城底蘊,聚焦二環以內老城區,推進瘦身健體和減量增效,推動城市品質化、功能現代化、業態高端化。
同時,建設交通強國樣板城市,加快推動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一字型”東西向大通道建設,完善“米”字型高鐵網,推進市域(郊)鐵路建設,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構建“四網融合”軌道交通網;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區規劃建設,按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生態優美的要求,加快構建“1+4+16+N”規劃體系,加密過河通道,促進黃河兩岸交通布局優化、銜接成網,加快建設能源、信息、供排水、環衛等市政設施。
濟南還將重點建構“三城一高地”,即數字先鋒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產業金融高地。加快黃河大數據中心、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規劃建設,打造“中國算谷”,構建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協調推進濟南密碼應用與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依托市大數據平臺,加強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加快完善數據治理體系,建設“云上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桿;以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為牽引,提升中央商務區集聚功能,打造漢峪金谷科技金融生態圈,推進山東新金融產業園擴容發展,進一步優化“一區一谷一園”金融空間布局;深化與境內外證券交易所對接聯系,著力完善上市服務體系,全力推動企業上市掛牌,在多層次市場打造“濟南板塊”,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積極推進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消費金融、文化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創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培育打造一批地標性商圈,加快打造一批名企名店名牌名家,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免稅經濟,加快布局建設口岸進境免稅店、免稅購物中心、離境退稅店,拓寬國際消費供給渠道;充分挖掘黃河文化、齊魯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富文化資源,全面參與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打造“山水圣人”中華文化樞軸,建設泉城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快“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推動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為實現輻射帶動能力新突破,濟南將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齊融合發展,引領帶動省會經濟圈加快形成協調聯動發展格局;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推進濟南、青島交通設施、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共建共享,強化兩市互認互通互補互連,攜手唱好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雙城記”;深化黃河流域城市交流合作,積極推進濟南、鄭州全面戰略合作,率先在平臺合作、規劃制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保護等方面實現突破,深化兩市貨運物流中心分工合作,規劃建設濟南至鄭州貨運通道,打造黃河下游濟鄭“雙子星”。
濟南還將在提升省會開放融通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鏈上自貿”完整體系,推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自貿試驗區模式”;拓展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的地方經貿合作,積極對接國際規則,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全面融入亞太“經貿合作圈”;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深化“一網通辦”“一次辦好”改革,構建企業、市民訴求“接訴即辦”快速響應機制。
同時,在提升省會共建共治共享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傾情辦好民生社會事業,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