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技工院校作為培訓技能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僅要加快建筑產業工人培養,滿足鄉村振興在基礎建設、人才儲備方面的需求,更應面向脫貧地區人群,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問題。
技能扶貧持續發力
培育建筑產業工人助推鄉村振興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建設一批服務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工程、配套企業以及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因此,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然要求和有效保障。
自2007年開始,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面向脫貧攻堅陣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青少年孤兒開展全日制技能幫扶,讓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在變成“農民工”之前獲得系統學習機會,經過4~5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成為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貧困孤兒群體大多來自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對于這一群體而言,具有提升自身生存技能、脫貧致富的內在需求;對于他們賴以生存的鄉村而言,依靠高素質的建筑產業工人實現鄉村振興是一條必由之路。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在4年的技能扶貧過程中,以培養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為目標,持續發力,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瞄準“靶心”焦點不散
提升建筑產業工人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存在年齡偏大、流動性強、穩定性差、制度保障不健全、專業技能水平偏低、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問題。技工院校對建筑產業工人的技能培養主要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是對現有建筑業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短期內解決行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問題,屬于“治標”;二是以全日制方式培養初、高級技工,通過系統的理論、技能培養,解決建筑產業工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屬于“治本”。
如何實現既“治標”又“治本”?技工院校應更加關注貧困人口這一特殊群體。四年來,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瞄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少年孤兒這一“靶心”目標不變、焦點不散,從根本上解決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問題,同時為他們技能立業、成為新時代具有“工匠精神”的產業工人做好準備。同時,依托湖南建工集團,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在建筑施工技術、工程管理、建筑裝飾裝潢、水電安裝、電梯技術等方面,專業培養了36名孤兒。第一批學生已經全部就業,開始了技能改變命運的新征程。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掌握系統理論和精湛技能的產業工人會成為新時代的建筑工匠、建筑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
“一體兩翼”形成合力
推進產業工人培育體系建設
建筑產業工人的培養離不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建筑類企業院校作為技能培養的主體,既是學生技能學習的“入口”,又是準產業工人的“出口”,具有連接勞動力與市場的樞紐作用,也是凝聚社會合力參與產業工人培養的重要平臺。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探索形成的“一體兩翼”技能扶貧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人才培養合力。
“一體”即以學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體,通過“工學一體化+新型學徒制”模式讓貧困人口掌握建筑行業通用技能;“兩翼”即學校培養對象的來源和去所。“一體兩翼”技能扶貧模式,打通了從低端貧困人口到產業工人的成長通道,搭建起了產業工人培育的立交橋。
到2025年,建筑產業工人預計將達1000萬人以上,社會對高技能產業工人需求更加強烈。技工院校要以技能扶貧推動建筑產業人才培養,實現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為國家持續推進減貧工作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